瓶颈!”
“陆氏集团已经在与省政府进行前期协商,准备启动交通大基建项目。”
“只有路通了,物流成本降低了,外面的企业才愿意来投资建厂,我们本地的特色产品才能运出去卖上好价钱,我们才能创造出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到那时,我们的老乡就不用背井离乡,也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过上不错的生活!”
陆家贵的发言,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又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更描绘了未来的光明前景。
虽然“劳务输出”的提法让部分议员心里有些疙瘩,但绝大多数代表,尤其是基层代表,深知这是真正惠及农民工的大好事。
经过分组讨论和激烈辩论,最终,这项提案在补充了一些细节后,获得了高票通过。
省政府当场表态,将立刻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劳动和农业的副巡抚牵头,督促各市县政府尽快落实,将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消息很快通过各级政府和媒体传到基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引起了巨大反响。
许多正在犹豫是否外出,或者曾在外面吃过亏的农民奔走相告,对这项惠民政策的落地充满了期待。
3月15日—20日,全国议会1999年全体会议在首都举行。
作为全国议会常委,以及如今媒体上宣称的全球华人首富,陆家贵出现,同样引来了众多的关注。
会议期间,全国议员们踊跃提交提案。
陆家贵经过深思熟虑,提交了《关于科学规划城市道路建设、避免重复开挖及应对未来交通压力的建议》。
这份提案源于他前世记忆里各大城市,甚至小县城都普遍存在的拥堵、停车难、路面和人行道反复开挖翻修等痛点。
在小组讨论会上,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各位议员代表,我们是人口大国。”
“随着我们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会涌入城市。”
“现在很多城市的道路规划,眼光实在是太短浅了!”
他举例说明:“很多城市的城区道路,今年修好,明年因为要埋光缆,挖开!后年排水不畅加重内涝,要扩容,又挖开!大后年要埋电线,再挖开翻修折腾一次。”
“反复开挖,劳民伤财,市民出行苦不堪言,这就是缺乏前瞻性规划带来的恶果!”
“还有,很多新修的道路,看似宽阔,但却没有预留足够的未来拓展空间。”
“私家车数量正在飞速增长,现在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