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奴才的事总算尘埃落定,该发落的人也已尽数处置干净。
这次宫中被发落的宫女数量要多于太监。毕竟,太监大都出身汉人平民,或因家境贫困,或因战俘身份而被迫入宫。
只要不曾卷入此次事端,平日里也没有犯下大错,大多没有被牵连进去,只是处罚一二,就继续回去当差了。
宫女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她们多是出自包衣家族,且仅从内务府上三旗包衣家庭中挑选而来,因而牵连更深。
被发落的宫女中,半数因自身本就不干净,另半数则因家族之过而受连累。
如今宫里的宫人,皆是从盛京调配而来,还多是下五旗出身的包衣。
皇帝是打算先遏制上三旗的包衣发展,待日后下五旗的包衣也逐渐壮大,与如今的上三旗包衣一样都开始以“包衣世家”自称了,那就可以再清理一波,为国库增加点收入,届时再换上三旗的包衣就是了。
清理的次数多了,这些奴才就知道怕了,也就知道什么事不能做了。
这些新调来的宫人虽说在规矩上略生疏了些,但好在这些人亲眼目睹了之前那批包衣奴才的下场,因而一个个做事都分外谨慎规矩,手脚也利索。
一时间,宫里再没了从前那些歪风邪气。各宫小主去内务府领东西时,无人再敢以各种借口拖延推诿,更无人敢暗示讨要好处才肯办事。
御膳房总管这次也被处置了,各宫主子去御膳房提膳时,也没人胆敢因着小主不得宠或者位份低,就甩脸子,更不敢再一个鸡蛋收十两银子。
不在妃嫔分例内的东西,如今也都有了宫规明确标定的价格为标准,谁还敢狮子大开口呢?
毕竟,前车之鉴尚历历在目,他们又怎会蠢到“顶风作案”,自寻死路?
更何况,内务府如今换了新的总管太监,是皇上亲自任命的谢成谢公公。
此人原本是皇帝身边的副侍太监,那可是皇上的人。
内务府本就管着宫里大大小小太监宫女,而新上任的总管太监又是皇上的心腹,这便意味着内务府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皇上的耳目。
底下的那些宫女太监们谁还敢像从前那批被处置的奴才一般,欺上瞒下、跟红顶白、贪污瞒报?莫非真是不要命了?
午膳后,皇帝在书房里批复折子,四周静悄悄的连一丝杂音也无。
此时高毋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