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堆来自各部落的表白信材质五花八门——石板沉重,树叶易碎,树皮粗糙,读起来十分不便。
沈雨桥整理时忍不住嘀咕:“要是都统一用纸就好了……”
他拿起赤狐部落常用的记录材料——一种浅褐色、质地柔韧的树皮。
这种树皮可以轻松撕下薄薄的内层,表面光滑,能直接用炭笔书写,简直像天然的纸张。
沈雨桥一直以为这是兽世标配,就像穿越小说里写的那样,每个部落都有。
可当他随口问晏绯“其他部落是不是也用这种树皮”时,晏绯却摇头道:“只有我们领地边缘的峡谷里长着这种树。别的部落多用石板或鞣制兽皮,既笨重又费工。”
沈雨桥这才意识到,自己穿越落地的这片土地,竟是一处隐藏的宝地。
而他被赤狐部落捡回,更是幸运中的幸运。
沈雨桥好奇地追问这种树的细节。晏绯告诉他,这种被族人称为“千层树”的植物生长极其缓慢。
“树要长到六米以上,树皮才能剥下使用。而它们一年只能长高一米。”晏绯的语气带着敬畏,“所以一棵树至少要经历六个春秋,才能贡献出第一批树皮。”
更严峻的是,剥取树皮会导致树木死亡。
部落每次取材都要深入峡谷,谨慎挑选成年树木,砍伐后集体剥皮,再将木材运回用作建材。
沈雨桥听得心惊——这分明是不可再生的消耗!
他想起地球上的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灾难,一股紧迫感涌上心头。
当晚,沈雨桥召集部落长老和工匠,开了一场“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他在沙地上画出一棵大树,耐心解释:“如果一直砍伐成年树,总有一天峡谷会变成秃山。树皮没了,木材没了,水土也会流失……这叫环境脆弱性。”
他又画出一片树苗:“但如果我们人工培育树苗,划片轮伐,让幼树有时间成长——树皮就成了可再生资源。”
兽人们起初迷茫,但当沈雨桥比喻“就像猎场要休猎,鱼塘要休渔”时,几位老猎人恍然大悟——自然需要休养生息,这是祖辈传下的智慧,只是从未应用到树木上。
众人兴奋地讨论起来——
最主要的就是选址育苗,在部落附近开垦苗圃,模拟峡谷的土壤环境。
然后就是制定轮伐制度,将峡谷划分为几个区域,每年只取一个区域的成树。
最后开源节流,优化用法,鼓励正反书写、用小字记录,最大限度利用每张树皮。
但尽管部落开始推行轮伐制,但日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