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须附有条件,例如延长满蒙租借地及延长铁路期限等,恐将成为主要条件”。
英国又于8月17日发表声明,“据了解,日本的行动,除非保护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线,将不使其越出中国海而扩及太平洋,而且不使其扩及德国在东亚属地之外任何外国司地”。包藏祸心的日本外相加藤立即反驳:“这只不过是英国单方面的解释”。
这是英日同盟开始走向转折的关键一步,过去英国在华利益的维系,常常要依靠日本,但是中华民国成立后,英国与日本在华利益都遭受了重大挫折。
英国更多的是凭借经济手段,而日本,则没有这么好过,而是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打压,这使得日本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变化。
大凡谋一国之外交大政者,往往因认识不同而主张本国外交重点各异。一战期间,与日本对外政策执行紧密相关之人物,也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加强日英同盟,一派主张在扩大日英同盟的同时,也要逐渐增加日俄同盟比重,兼顾日法关系。前者以外相加藤高明为代表;后者以元老井上馨、山县有朋。驻法大使石井菊次郎、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为代表。
美国朝野对日本参战表示不安:lt;lt;纽约时报gt;gt;、lt;lt;纽约论坛报gt;gt;、lt;lt;费城记事报gt;gt;等著名报刊纷纷指责日本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和德属太平洋岛屿之意图。美国政府对日本对德通牒一事表态说:对日本要求移交胶州湾并非为扩张领土表示满意,但如果中国内部发生动乱而须采取某种措施时,希望日本依现有日美协定(指罗脱-高平协定)与美国政府进行协商;(四)法俄要求同日本缔结同盟或者干脆加入日英同盟以求日本尊重其在远东利益遭日本拒绝;(五)即使与日本有同盟关系的英国,也几次三番地对日本设置限制。
“日本要求是企图趁欧洲各国无暇顾及亚洲之机,占领该地,以便为延长十余年内即将满期的旅大租借地确保交换条件”。
8月23日----日本通牒限期已过,日本立即对德宣战,并迅速展开了军事行动。
日本海军不顾中国方面的抗议,强行封锁胶州湾。日军任命神尾光臣中将为司令官,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5万人,配备了数百门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火炮和多架飞机,从陆地进攻青岛。
日本海军出动了第二舰队的60余艘军舰,由舰队司令官加藤正吉中将指挥封锁胶州湾和从海上攻击驻青德军,另以第一、第三舰队在南中国海域警戒和攻占德国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