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造出来的飞艇所有权是东北官方与粮商一人一半,粮商只需要出一半的钱,但是运送粮食的间歇为官方运送货物要免费以及战争期间,这些飞艇都必须无条件供官方首先使用。
这是尽快扩大飞艇规模的最好办法,不然的话没有买方市场,没有资金继续建造,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飞艇平稳的飞行着,虽然有些风,但是却并不强烈,飞艇自身的自重,使得这个庞然大物很难被撼动。
后世的兴登堡号规模是这种飞艇的十倍,能够运送1000余人,超过200吨的货物,要是有上一艘这样的飞艇,整个粮食运输能够节省不少的成本。
东北内陆很少有风暴,当然,飞艇的天敌是恶劣的环境,比如暴风雪,也就是冬季,东北的冬天暴风雪并不如西伯利亚那么多,还算是比较温和的,飞艇照样能够投用。
不过,冬季进行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光是那冰寒刺骨的气温,就能让军队大规模减员,有谁会傻到在冰天雪地里作战,除非是大型国战,不计生死。
飞艇只是从佳木斯飞到绥化,就已经彻底的折服了这些粮商代表,这几年他们这些粮商的利润除了持续的投入到粮食交易所,还略有积存,总比买买古董房产要好,购置这飞艇也算是家产,只要不发生战争,这飞艇只花一半钱就能实际拥有,而且就算爆发战争,飞艇损毁,官方也会照他们原先支付的费用全额赔付。
官方的信用还是有的,双方签了合同,就再难违背,李安生在任的时候就推广契约精神,锡良同样如此。
花一半的钱,就能实际拥有整艘飞艇,不过是数十万两银子,豁出去的话,两年节省下来的运费,就能买一架飞艇,更何况这飞艇的寿命极强,能够用上一二十年没有问题。
现在什么都讲究一个成本核算,就比如东北各地纷纷争着买飞机,用来给农田播撒农药,甚至还有人用来播散苗种,实际使用下来,能够降低成本,一个两三百户人家的农庄拥有一架飞机,还是很合算的。
各种飞行员学校一时之间也开出了好几家,这些粮商已经在考虑着,要求尽快推出飞艇学校来,教授驾驶飞艇的技能,将来有了银子多买几条。
“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更大的飞艇?”有人算了一笔帐,若是购买5条以上的飞艇,为各家没有实力买的起飞艇的小粮商以及中小商行专门做运输,运送散货,利润能够很可观,几家手头有钱的商人已经在商量,要不要合资开一家飞艇运输公司。
“听说是有的,东西更好,可价更高啊,好像说是用什么合金做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