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枪尖儿擦着小玉麟的面皮捅过去,简直揪心得直淌冷汗。直到一场戏落幕,观众大声叫好,他才松下一口气,大声跟着吼了个好。
小玉麟抬起头来看见他,眼睛弯了弯,下场去了。
姚三小姐把戏单拿过来瞧:“呦,这孩子今日是出科呢。”
虞冬荣仔细一看,可不是嘛。难怪非要自己来看。可转念一想,又觉得懊恼,怎么不直说呢。早知道,提前准备准备,起码得雇几个人撑场子啊。
他摇头:“这小崽子,嘴巴这样严,属什么的呢这是。”于是打定主意,等下了戏,要同他好好说道说道,顺路带他去吃点儿好的。
压轴戏是《银空山》,还没见上场呢,底下就开始有人叫好。虞冬荣觉得新鲜:“这杨银仙已经红成这样了?”
姚三小姐抿了一口茶:“荣升班的,听说是还没出科就红了。不少人追着捧。比当年秦老板的风头都厉害。”
正主儿出场,扮相是十分惊艳的。连虞冬荣这种见惯了美人的,都忍不住点了点头:”难怪这样受捧。”但等到唱起来,他眉头慢慢就蹙起来了:“……这也能红?”他细细瞧着那身段儿:“这是学的谁的路子?”
姚三小姐已经默默吃起了点心:“谁的路子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他红了。”
虞冬荣看不下去,忍不住挡了一下眼睛:“这可真是……”他真是了半天,沮丧地叹气:“得了,以后这人挂牌儿,我都得绕路。”
姚月莹冷静道:“先别忙着捂眼睛。你且仔细看看,他顶心上的那颗蓝宝石,瞧着眼熟不眼熟?”
戏班通常有一整套唱戏的行头,班中众人按角色轮流使用。名角儿因为身价不同,历来风气是或多或少自己置办诸事,从服饰,化妆用品,乃至乐队和跟包,全是私人用的,称为私房场面。秦梅香原本并不太讲究这个,他是在乎里子的那种,认定了本事好大过行头好。一个戏子若没有真本事,任你把王母娘娘的装扮披挂在身上,也红不长远。可是现实残酷,看戏的大多是平常百姓,图个热闹高兴,不见得都是懂戏。唱得好,只得个叫好。若不能叫座,白忙一场赚不到钱,再好也是白搭。
所以如今名角儿在行头上都很看重。他们收入虽高,花用也流水似的。戏服都是锦缎绣织的,光是布料子就多少钱呢。更不用说上头镶的玩意儿。衣服上嵌点儿玻璃珠子其实也能将就,可旦角儿的头面就没法将就了。网子发垫儿这类软头面倒好说,点翠头面银锭头面等等硬头面,那就真是用银子堆出来的了。一套硬头面,少则五六十件,多则上百件,与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