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摊开的练习册,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无声诉说着原主在学习上倾注的心血与努力。
每一笔划,每一行字,都像是镌刻着那段埋头苦读的时光,泛着一种执着而倔强的气息。
索性沈泗月还存留着原主学过的知识记忆,短时间内只能尽力而为,能拾回多少便是多少了。
幸而这年头的知识并不算太难,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些也算是常识了。
沈泗月伏在桌上,目光穿过窗外的景色,思绪不由得飘远,想起了自己降临到这个世界时肩负的总任务。
何为“寻找回家的路”?又究竟怎样才算得上是回家的路。
在原主的记忆长河中,从她懵懂记事的那一刻起,父亲的身影便如同没有存在过一般,杳无踪迹。
她的童年,宛如一座孤岛,前八年漫长又孤独的岁月里,唯有母亲温柔而坚毅的陪伴。
母女俩相依为命,在生活的波涛中紧紧依靠,互相取暖,用彼此的爱编织出一个虽不富裕但却充满温情的小世界。
后来,不知为何,母亲在某个寻常却又透着几分异样的日子里,将年仅八岁的她郑重托付给了好友丁知易。
那时,母亲蹲下身子,双手轻轻搭在她的肩膀上,目光复杂得如同深秋的湖水。
明明说好了只是暂时的安置,晚些时候便会来接她回家。
然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乃至年复一年,她始终抱着那抹微弱的希望,执着地搬着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等待。
可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她的期盼却一次次落空,那个熟悉的身影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视线中。
丁叔在世时,他和丁姨一直将原主视如己出,让她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待她宛如亲生女儿一般。
然而,世事难料,丁叔病故之后,丁程鑫便毅然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与丁姨相互支撑,用尚显稚嫩的肩膀撑起摇摇欲坠的家,将原主和刘耀文一手抚养长大。
岁月的风霜过早地压弯了他们的脊梁,却也让亲情如同深埋泥土中的根,愈发坚韧而深厚。
原主的大名唤作“沈泗月”,母亲却始终没有给她取过小名,然而在此地,人们深信孩童若有低微的小名傍身,便可避邪祟侵扰,得护佑平安。
因此,“小名”虽简,却承载了几分祈愿与安心的意味。
丁知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