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风。”何氏到底是比林氏想的通透。
林氏听了点点头道:“幸亏娘提点我,这日子确实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要不然就是心虚了。那既如此,女儿就大办,席面全都承给仙客来,就先订下三十席吧。”
何氏满意地点点头,又接着道:“也别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也和老太爷,姑爷好好商量,说不定人家还有什么别的顾虑。瑗姐儿,你已经是人家的媳妇了,万事都要和他们商量,即便你心里有数了,也一定要事先说说。”何氏又开始说了一通为媳之道,中间连口水都没喝。
林老爷一行没等到徐熹回来,在徐家用了午膳就走了。林老爷一肚子的叮嘱也只好暂时压下,只等着外孙周岁那天再和女婿说不迟。
徐熹是用过了晚膳才回来的,满身的酒气令徐老太爷不喜。徐熹形容狼狈地解释着在吏部任职的同窗非拉着他喝酒等等情况,可徐熹也算谨慎,喝的其实并不多,话也不多,能说的说,不能说的也就不说,打太极的功夫一等一的了得。
徐老太爷勉强点点头就让徐熹回屋歇着了。而林氏早就备好了解酒汤只等着徐熹都喝光。
第二天一大早徐老太爷就把徐熹叫到了外院书房开始叮嘱,从头到尾说了差不多整整两个时辰。过后,林氏才知道待过了年春三月,徐熹就得带着全家上任,上任之地是苏州。这个消息对于丽姐儿来说是高兴的,人间天堂啊,自然是要见识一番的。而林氏也开始了不同寻常的忙碌,正如何氏所说,一些能和徐家,林家攀上关系的官宦内眷开始拜访林氏了。林氏在花厅和那些女眷寒暄,打太极,话话家长里短,而丽姐儿则和弟弟们在一起。
自从到了京都,由于徐老太爷外出的时间加长,所以喜哥儿和乐哥儿读书就不如在山中时那么用功。两岁的小儿,哪里有那么大的定力,丽姐儿对兄弟两个表示同情。而林氏自然也看到了儿子们的松散,不过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儿子们也没有正式启蒙,这么小的孩子难道还能读出来状元不成。丽姐儿慢慢意识到了娘亲的想法,于是大着胆子开始带着三个弟弟玩耍,背儿歌,逗宠物,吃东西,面面俱到。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儿才是真正的工作,剩下的都再说。由于丽姐儿和弟弟们呆在一起的时间过长,直接导致了她不练字,不做针线,渐渐都生疏了。丽姐儿虽有些心虚,可并不改正,依旧和弟弟们在一起。而三个弟弟也慢慢的被丽姐儿影响,包括爱吃的东西和拿筷子的方式。还好,丽姐儿用筷子的样子既漂亮又标准,爱吃的东西也各具风味。也幸亏三个孩子牙口都不错,对于丽姐儿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