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訦手中自己才交给他的密信。
而谢訦似乎也想到了什么,嘴角缓缓勾起。
此时,太极殿
谢訦从过往的思绪当中抽离出来,目光逐渐落在了大殿——那里,许多大臣在听到陈寻和萧越山这么说,纷纷低下了头。
此时此刻,现场的其他人都感受到了这场无声的硝烟。
而谢訦说完刚才的那一番话之后,目光便缓缓扫过在场诸位,眉眼深沉。
就连站在一旁的王诚都远远地感受到了来自谢訦身上的寒意,微微缩了缩身子。
第103章
“科举乱象丛生,选拔的所谓‘能人’,却口口声声以‘背后有人’为由,归根到底,还是朕御下不严,朕惭愧。”
孟言,正是于天盛八年科举京城省试第三的成绩,成为京城府衙的中流砥柱。
然而,就是如此的“人才”,却在上位之后逐渐懈怠,最后却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而听到谢訦这样说之后,下面的大臣原先还低着头,这下连忙跪下,异口同声道:“陛下息怒。”
然而在这些大臣其中,却有人隐约察觉到了不对,虽然跪着,可心中却是隐隐升起一抹担忧。
果不其然,谢訦在说完这话之后,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痛心。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道:“故而,朕思虑再三,决定针对原有的科举考试进行改革,逐步降低原有的各省举荐的优秀考生在国试中的占比。”
盛国的考试分为初试、省试、国试和殿试四级,其中初试由各乡举行,省试则以省为单位进行。至于国试,则是全国范围内的考试。
以上的考试,无论考生身份地位如何,均可以参加。
然而在国试和殿试当中,还有一部分考生,是来源于由省长官、京城长官,甚至是二者共同举荐。
而这一部分考生,则在国试和殿试当中,有优先录用的权利。
于下月中旬举行的所谓“科举考试”,则是一年一次的国试。
在先前,国试和殿试历来是为三年一试的。可自谢訦上位之后,明面上为扩招官员,国试和殿试便成了一年一届。
只是选出来的官员,却是不尽如人意。
有一句话的大意是:“你要想让其他人答应自己拆除窗户,就可以将屋顶掀了。”
现在的谢訦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冷眼瞧着下面众位大臣在听到他的话之后,顿时便议论纷纷,如同骤然炸开的热锅一样,就连神情也变得怪异起来,嘴角在无人看见的角落里微微上扬。
而一旁的王诚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