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被她勾起好奇心,转过头望去:“这小子,倒是有副好皮囊,就是不知才学如何,别只是个绣花枕头,和那些酸腐书生一样。”
一位哥儿出声道:“姑娘,先别下结论,看看比赛,说不定这位郎君能让人刮目相看。”
“那就等着瞧,要是真有真本事,倒也配得上这副好模样。”
贺渊对周围的目光和议论浑然不觉,神色从容淡定,一心专注于即将开始的比赛。
高台上,知府与轩安康心思各异。知府轻抚胡须,眼神不时飘向轩大人,脸上堆满谄媚笑容。
轩安康虽看似专注赛场,实则思绪飘远。年少时他也曾意气风发,如今却深陷官场权谋争斗,不由得微微叹气。
官场险恶,独木难支,此次文华宴,他也想从中寻觅品行端正、才学出众之人。若此人日后能踏入官场,加以培养,必能为己所用。
这时,知府身旁的师爷走上前来。师爷身穿褐色长衫,手持一卷文书,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学子,此次文华宴,共有12座书院参赛,五人一组,共24小组。比赛规则如下。
每人单独参加一项比赛,项目为诗词、文章、书法、算学、骑射,以积分制计算,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评分由青州城最有名的三位大儒、本地著名的算学大师,以及曾在军中任职的骑射教头负责。”
师爷稳步上前,提高音量:“此次大赛,奖励丰厚。赛场一侧,木牌上清晰写着各项奖励明细,大家可自行观看。”
众人闻言,纷纷朝木牌方向涌去,伸长脖子,眼睛紧盯着木牌上的字,神情激动。
只见木牌上刻着第一名可得37两白银,以资助学业,另有一套由轩大人参与编纂的书集;其所在书院将获官府颁发的“育才有方”匾额。
第二名,30两白银,一方精美砚台;书院获官府赠予的“才俊摇篮”锦旗。
第三名,20两白银,一枚小巧印章;书院获官府赠予的学术交流机会。
第四名,10两白银,书籍十册;书院来年可多获得三个参加乡试的推荐名额。
第五名,5两白银,书籍五册;书院来年多获得两个参加乡试名额。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有学子摩拳擦掌,满脸自信:“能得到轩大人编撰的书集?那这次我一定要拿第一!”
这话一出口,周围瞬间喧闹起来。穿着藏青色院服的学子满脸不屑:“就凭你?少在这儿吹牛,我们常菁书院可不会让别人轻易得逞。”常菁书院的其他人纷纷附和,眼神里满是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