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通红,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脚步踉跄,引得旁人直摇头。
三人被这热闹劲儿吸引,不知不觉走到一条小街摊。这儿没有气派的大酒楼,也没有精美的大招牌,可到处都是浓浓的烟火气,一个个小摊位紧紧挨着。
卖鞋垫的大娘眼神好,手指灵活得很,针线在布间穿来穿去,嘴里大声吆喝:“来看看啊,我这鞋垫子,用的都是好料子,结实耐穿,咋穿都不坏。”
旁边菜摊,摊主是个敦实的汉子,把萝卜青菜码得整整齐齐,扯着嗓子喊:“下午了,青菜新鲜得很,便宜卖啦!不图挣钱,就想早点卖完回家!”
再往前几步是卖粗布的,花花绿绿的布料堆在一块儿,颜色看着不鲜亮,可这粗布结实,耐磨,农家人就喜欢这种便宜又好用的,买几匹回去,能做不少衣裳,可以穿好几年。
三人找了个小食摊坐下,这小摊支着几张旧木桌,四周摆着长条凳,一口灶上热气腾腾,锅里的汤“咕嘟咕嘟”翻滚着。
摊主是位中年汉子,带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小姑娘操着浓浓的乡音问道:“几位客官,想吃点啥?俺这儿有刚出锅的卤肉面条,还有自家做的馍馍和玉米粑粑嘞,要点啥?”
贺渊跟两人商量了一会儿,点了三碗卤肉面条,还有一笼馍馍。
没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食物就端上来了。卤肉面条劲道爽滑,卤肉肥瘦相间,汤汁又浓又鲜。
馍馍也白白胖胖的,散发着一股小麦的香甜味儿。
关力吃着面条,说道:“别看这小摊子不起眼,这手艺,比那些大馆子也没差多少!”
第100章
姑娘双手交叠在围裙前, 操着那口浓浓的乡音问道:“俺瞅着几位客官眼生得很,莫不是来参加城里那啥大赛的学子嘞?”
贺渊边吃面边回道:“姑娘好眼力,我们正是。”
“俺就觉着像!这几日, 好多学子都往城里涌, 听说那大赛可重要咧, 还能瞧见大官哩, 俺这辈子都没见过当官的, 你们可真有出息。”
关力笑了笑:“我们不过也是来碰碰运气的。”
“俺爹说了, 只要能识得字儿, 那都有出息,像俺村里的人,可啥字儿都不识,去做工还被人骗哩。”
一旁蒸面条的中年汉子说道:“可不是嘛,俺们村地主家的儿子,去私塾待了好几年, 还啥都不晓得, 所以说这识字嘛,还是得要点本事儿。”
钱泽听闻,心里那叫一个得意,不枉自己苦学十几载啊,虽说学识不算拔尖,可在这些庄稼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