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凑过来看:“我去,这么简单?我之前算错就是因为绕远路!”
“那是你没找对方法。”李小帅淡淡道,“数学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是找‘最优解’。”
姑姑端着切好的西瓜进来,眼睛发亮:“小帅啊,你这教学方法比老师还管用!”
李小帅咬了口西瓜,看了眼手表——下午三点,他得赶回实验室参加四点的组会。
“今天先教到这里。”他把两张写满解题技巧的便签推给堂哥堂姐,“明天晚上我视频讲,你们把错题拍给我。”
堂哥拽住他的衣角:“那……你能教我物理吗?我力学题总错!”
“先把你数学提到100分再说。”李小帅指了指他的游戏手柄,“还有,以后每天少玩一小时游戏,多做一道题。”
堂哥撇撇嘴,但眼神里明显多了丝认真。
第三章:实验室的“跨界灵感”
晚上七点,李小帅回到实验室,安德森教授正盯着电脑屏幕皱眉:“小帅,你今天的模型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时,误差率突然飙升。”
李小帅凑过去看了眼数据:“是输入参数的问题。我早上教堂姐二次函数时,发现她用‘找顶点’的方法简化了计算——”他快速敲击键盘,调整了几行代码,“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分层简化’的思路,把非结构化数据先分类,再分别处理。”
屏幕上的误差率曲线缓缓下降,最终停在0.08%。
安德森教授拍了拍他的肩:“你总是能把生活里的‘小智慧’变成科学突破。”
李小帅笑了笑:“其实是我姑姑的‘功劳’。她昨天说,堂姐数学差是因为‘没找到门道’,就像我小时候学编程,总想着‘写完美的代码’,结果忽略了‘解决问题的逻辑’。”
教授若有所思:“这让我想到,我们的类脑计算模型是不是也该‘简化’?比如,让AI先学习‘基础规则’,再逐步处理复杂任务。”
两人立刻投入到讨论中,实验室的灯光一直亮到深夜。
第四章:堂哥堂姐的“逆袭”
周一早上,堂哥刚进教室,就被同桌拽住:“明轩!你昨晚发朋友圈说‘二次函数顶点是钥匙’?什么意思?”
堂哥神秘一笑:“我表弟(实则是堂弟,但他习惯这么喊李小帅)教了我个‘找钥匙’法,今天老师讲题,我举手答对了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