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7训练营的中央球场被阳光铺满,看台虽未坐满,却弥漫着比正式赛事更紧绷的氛围——这场交流赛没有观众欢呼,只有黑部由起夫手中不断记录数据的平板,以及三船入道那双审视着全场的锐利眼睛。球场两侧的休息区泾渭分明,种岛修二、鬼十次郎等人穿着U17专属的红色队服,姿态松弛地靠在长椅上;忍足、手冢他们则一身泽球馆的白色训练服,赛前热身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刻意的沉稳。
“第一场,泽球馆忍足侑士,对U17种岛修二。”裁判的声音落下,忍足推了推眼镜,握着球拍的手指却比平时更轻——他没忘记安西教练赛前的叮嘱:“不用想着赢,先让你的节奏‘追上’对手。”
种岛修二慢悠悠走上场,甚至没做热身,只是随意颠了两下球:“其实我真的挺搞不懂,为什么要和你们初中生比赛的。”他的语气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发球时却没有丝毫拖沓,球贴着边线飞过来,速度不算顶尖,却像长了眼睛般卡在忍足最难发力的位置。
忍足下意识想启动,却突然想起安西教的“看肩识节奏”——种岛发球时右肩只是微抬,没有明显下沉,说明这记发球更侧重“角度”而非“速度”。他迅速调整站位,用球拍边缘轻轻一挡,球擦着网带弹向种岛的反手位。
“哦?反应挺快。”种岛挑了挑眉,回球时故意放慢了速度,球落地后弹起的高度比平时低了半截。忍足却没慌,他耳朵里还留着昨天听的爵士乐节奏,此刻竟顺着那若有若无的韵律,弯腰、挥拍,刚好卡在球弹起的最高点将球打回。
前两局,两人的比分咬得很紧。种岛始终没使出全力,时而用刁钻的落点打乱忍足的节奏,时而又故意放慢速度诱他进攻;忍足则靠着“共鸣节奏”,一次次接住种岛的变化——种岛加速时,他盯着对方左肩的沉坠提前启动;种岛减速时,他又借着呼吸的间隙悄悄把节奏拉回自己这边。当第三局忍足靠着一记贴着边线的反手削球拿下时,看台上的黑部由起夫忍不住在平板上标注:“节奏适应性:显著提升,已能应对中速变速。”
最终比分定格在4-6,忍足虽输了,却没半点失落。走下场时,种岛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节奏很有意思,不像计算出来的,倒像跟着音乐在打——只可惜五维跟不上,下次要是能再快半拍,说不定能赢我。”
第二场,手冢国光对阵鬼十次郎,气氛瞬间变得凛冽。鬼十次郎握着球拍的姿势带着极强的压迫感,开场第一记发球就带着破空声,速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