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有几位才子上前献诗,或咏春之生机,或叹海之辽阔,或望月抒怀。虽各有千秋,但比之知府的开场诗,总觉稍逊一筹,获得的掌声也稀疏不少。
“在下上官彻,献丑了。”
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自信与傲然。只见一位身着月白锦袍、头戴玉冠的青年才子越众而出。
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气质卓然,步履从容,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人群中响起低低的议论:
“是上官公子!”
“闽州四大才子之首的上官彻!”
“上官兄出手,必是佳作!”
“嘘,小声些,王公子还在呢……”
上官彻对周围的议论恍若未闻,径直走到书案前,执笔凝神片刻,随即笔走龙蛇,姿态潇洒飘逸:
《闽州春望》
风软云闲日影斜,东君先醒万人家。
一宵酥雨催新柳,十里晴岚散绮霞。
紫燕衔泥争补垒,黄童扑蝶笑簪花。
谁言春色无凭据?牛背青蓑过水涯。
此诗一出,满楼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比之前更为热烈的喝彩!
“好一个‘酥雨催新柳’!‘催’字灵动,妙极!”
“‘紫燕争补垒,黄童笑簪花’,好一幅生机盎然的闽州春景图!”
“上官兄此诗,清新雅致,情景交融,堪称今日魁首!”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上官彻面带矜持微笑,拱手向四方致意,目光扫过主位旁的王世文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傲然。
此刻的王世文,在江云几句低语之后,脸上的慌乱焦躁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悠然自得地端起酒杯,与身旁的江云低声谈笑,仿佛对场中上官彻引发的轰动浑然不觉,那份气定神闲,倒真有几分深藏不露的大家风范。
待到上官彻引发的热潮稍歇,众人目光有意无意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贵客”身上。
李知府也适时含笑开口:“王公子远道而来,才情想必更是非凡。不知今日可否赐下墨宝,让我等闽州学子,一睹文华风采?”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聚光灯般,“唰”地一下,齐齐落在了王世文身上。空气仿佛都凝滞了一瞬。
王世文心中狂跳,面上却强作镇定,缓缓放下酒杯,站起身来,对着李元和众人拱了拱手,朗声道:
“李大人谬赞,诸位才俊珠玉在前,世文本不敢班门弄斧。然既蒙李大人盛情相邀,世文便斗胆献丑,作一首小诗,权当抛砖引玉,以博诸位一笑。”
他目光扫过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