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楼内顿时安静下来。
“今日高朋满座,才俊云集,共聚于这揽海听涛之望海楼,实乃文坛盛事!既是雅集,岂能无诗词助兴?”
李元声音洪亮,带着文人特有的抑扬顿挫,“眼下正值春深,海阔天高,明月将升。不如,便以‘春’、‘海’、‘月’三题,任择其一或兼而有之,诗词不限体裁,各展才情如何?”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含笑道:“本官不才,愿抛砖引玉,为诸位才俊开个场。”说罢,早有侍者捧上笔墨纸砚。
李元略一沉吟,提笔饱蘸浓墨,在雪白的宣纸上笔走龙蛇:
《望海楼观潮》
碧浪翻空雪千堆,云帆直挂海门开。
霞蒸西屿铺金缕,风卷南溟送玉醅。
数点沙鸥随棹远,几家渔火共潮回。
忽闻岸畔菱歌起,疑是鲛人泣蚌胎。
写罢,交由一旁声音清朗的书生高声吟诵。
诗句雄浑开阔,意象瑰丽,将海天壮景与渔家生活巧妙融合,尤其尾联以神话传说作结,更添几分浪漫遐思。
“好!”
“知府大人高才!”
“此诗气象万千,当浮一大白!”
诵毕,满楼顿时爆发出热烈的喝彩与掌声。众人纷纷赞叹,李元这首开场诗,确实功底深厚,不负一府文宗之名。
江云也微微颔首,此诗虽非绝顶,但胜在气象雄浑,切合此情此景,足见功力。
然而,掌声未歇,王世文已是坐立不安,悄悄扯了扯江云的衣袖,压低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急切。
“太白兄!我的好兄弟!火烧眉毛了!你看这阵仗……题目都出了。”
“李知府珠玉在前,后面那些才子一个个摩拳擦掌,为兄我……我肚子里这点墨水,上去岂不是自取其辱?你快想想办法啊!”他脸上那副世家公子的从容面具几乎要绷不住了。
江云看着他那副如坐针毡的样子,心中暗笑,面上却是一派云淡风轻,凑近他耳边,低语道:“王兄莫慌,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小弟已有腹稿,王兄稍安勿躁,待会儿听我示意便是。”
“腹……腹稿?”王世文眼珠子瞪得溜圆,难以置信地看着江云。这题目才出多久?众人还在回味知府的诗,他这边腹稿都打好了?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江云在诗词一道上的天赋,心中惊骇无以复加。
就在王世文震惊之际,场中气氛已然再度热烈起来。有了知府大人的珠玉在前,又有王公子这样的“京城贵客”在场,众才子更是跃跃欲试,欲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