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九台这里,他其实对买活军的好处,也是心知肚明的,要说那一套民贵君轻的论调,平心而论也不生反感,在政治理念上的矛盾,可以不去考虑,唯独的顾虑就是实在忍不了‘全盘买化’,必须强迫自己去改变的那些东西。卢九台可以接受别人如此生活,但却很难逼着自己也去改,比如,他见到一男一女走在一起,如今已经不会皱眉了,但倘若要他和一个年轻女吏目一起出差,卢九台就完全无法接受了。
当真要迫着自己去改吗?难道黄幼元竟能接受这样的变化吗?他不知不觉间,频频回顾黄幼元,少见地把心中的疑惑写在了脸上。洪亨九细看二人神色,也是会心一笑,又道,“自然了,除了本土做官,以及转行从事杂业之外,也有些别的出路——这进大学做老师,就是一桩,这也是适合幼元兄的。还有一些吏目职位,难有提升,但职司也很有意思,比如说修史,这就正经是个活儿,而且很缺人。待遇虽然不高,但修的既然是官史——”
黄幼元的双目,立刻灼灼放光,很显然这个位置完全投合了他的胃口,洪亨九宛然一笑,款款道,“还有,倘若道统考试过关,还可以编纂教科书,或者如张犬那样,转行去编法典的也有,只要略微进修相关的课程,通过认证,都是可以出力的……”
“这些不涉实权的清贵职位,说起来,也是我们旧学进士的专长,这一点倒无需自谦。再者来说,也因为前程不怎么样,对于生活风气的考量,也就放松得多了,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无需考量——反正也不会提拔,管那么多做什么呢?
许多旧学的才子,都是走这条路子的,一边在大学供职,一边兼一个这样报酬很低,仅有荣誉的职务,也是甘之如饴。钱受之兄便是如此,他是不做买地官的,但受买地的职务却是甘之如饴,编纂了很多大学教科书,什么《戏剧鉴赏》、《诗词考据》、《通识诗词选本》等等,非常起劲。”
黄幼元是可和钱受之相提并论的才子,听到这里,哪有不心动的,不过他还是更想修史,而且立刻想到了《国榷》,当下兴奋得满面通红,就要说话,卢九台看了,心里暗暗着急,只怕话题扯开了,自己的疑惑无人解答,好在洪亨九是注意到他了的,举手向着黄幼元的方向压了压,示意他稍安勿躁,对卢九台说道,
“还有一条路子,就是去化外之地为官,说实话罢,九台,这些路子里,我认为适合你的,其实还是继续做官,你处事严明、精力旺盛,脑子又活,是个料理民生的好料子。其余营生,需要放柔身段的,你做起来就难免憋闷了。以你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