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书屋 > 综合其他 > 买活 > 买活第521节

买活第521节(4 / 12)

就算农场不敢把稻田挪做他用,但这挡不住农场的农户私下开辟私田去种棉花,这东西现在也很紧缺,价格反正比水稻高,水稻么,随便种种就好了,他们更多的精力还是愿意伺候自己的棉花。

在这样的地方,靠抓是没有用的,如果激起民愤,郑地虎不敢想象南洋米产量下跌的后果,再加上本地他能动用的军事力量也非常有限,南洋委员会也只能通过一些委婉的手段,鼓励水稻种植——还是老手段,把一些工业品和疫苗这些买地的核心生产力产品,当做是配额,每年在额定税收之外,还能交上来多少平价米,就给予多少平价配额,让农户能用便宜的价格买到市面上罕见的货物, 这也是郑地虎能用的那为数不多的手段中,最有杀伤力的一个了。

这个手段的确是有用的,但郑地虎依然焦虑不安,因为如果它失效,征米效果不好,或者是中书衙门突然调高了今年的征米量,那他就真抓瞎了,后续该怎么整,他有点不会了——这都不是说学山阴范家,一咬牙自己出钱买米能解决的,就算郑地虎愿意破家为国,但范家能买到米,前提是南洋种了,如果南洋不种的话,有钱也买不到米啊!

这件事,一直是他心中的隐忧,可没想到却随着中原道新一批移民南下而意料之外地迎刃而解:南洋这里,大规模移民已经有两三年没有了,毕竟江南诸道归为买地所有之后,大部分迁徙百姓还是更愿意在老华夏故地栖身。而这批新百姓,他们对粮食的渴求,要远远超过南洋的老移民,同时毫无疑问地,出于种种理由,他们很支持平价粮购销体系:

其实,他们享受的政策,已经没有第一批开拓南洋的百姓这么好了,当时开荒的时候都是几年免税的,如今南洋这里,一些开发得初具规模的地区,对新移民已经只是一年免税而已,要去更荒僻的地方才会有好政策。

但这批百姓倒并不介意这个,哪怕今年是免税年,他们收成了稻谷之后,也愿意大量地把粮食用平价卖给衙门——南洋衙门收的粮食,基本都是保供华夏本土的,这一点在南洋人人皆知,他们从情感上,也觉得多卖些平价粮,似乎是支援了故乡,另一面也是因为他们很需要平价粮换来的配额,买一些生活上很实用的物品,这些都是新移民尚未置办完成的家什。

平价粮交易,是以水稻种植周期为标准进行的,在这一年三熟的地方,一年能有三次收粮,这才过去半年,郑地虎还感觉不到什么,因为第一季收成还是有很多人要留足自用、备灾的储蓄。但知识教这里,已经收到了可喜的风声——或许,今年收粮指标可以提

最新小说: TOP:天降萌妹 小姑奶奶下山了,在桥洞底下摆摊算命 低声些,难道带球跑很光彩吗 上晓下薛 虚拟世界1 TF家族:错爱 我在娱乐圈当卧底 TNT:亲爱的猫猫,相遇已是上上签 关于我在海底小纵队的那些事 新的开始?还是CP之间的甜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