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权威的存在,来判断自己背离主流的尺度,确定自己的分寸,并从叛逆中获得满足。”
“标准的缺失,令双方都感到空虚和茫然。社会组织中的人,寻找标准,或许是一种本能。完全无视标准,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天赋,这是自幼即埋藏在躯壳内的厚赠,这样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成就。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张坚信的解释,让谢双瑶有些将信将疑——她知道自己大概算是有这种天赋的人,谢双瑶从小到大当然也接触过一些社会的规训,但她从未受到丝毫影响,对自己有片刻的怀疑。张坚信也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谢双瑶是没有带上任何思想烙印的,她在买活军中推行的思想,根据张坚信的观察,既没有对规训的痕迹,也没有对规训的叛逆,而是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的布局。
从天界的仙画资料来看,天界当然是存在婚姻的,这就一定存在关于婚姻的标准,而谢双瑶对这种标准并不遵守也并不叛逆,可以推出她从来没有片刻把这种标准放在心上,而是以自己的理解来对这种社会组织形式进行了新的定义。
这……是很少见的品质吗?感觉不应该是人人都有?真的有些人的精神领域会需要别人放进去的一根标杆,甚至因为标杆的缺失而产生迷茫吗?
人类的心理,有时真是让人无法理解的玄妙领域,然而事实就摆在这里,和谢双瑶预计的,不但差距甚远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社会心理学也太复杂了……这让理科生很难办啊!
她原本以为,新道德体系的空虚感,在男性身上会体现得明显一点,毕竟你看那些嚷着‘新伦理’的学子还是男性居多。女子这里,突然间获得了这么多的自由和权利,高兴满足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空虚呢?
可没想到,这种满足,就算是有,也仅仅是局限于25岁以上的人群,那些在幼小时就进入新生的女性,她们向知识教靠拢的倾向是格外突出的,她们从小就得到了这些新权利,根本就不当一回事了,和那些终于能摆脱旧规矩,在对旧规矩的叛逆中,享受到满足感的年长者比,她们反而特别需要一种新规矩,以此来获得或者迎合,或者叛逆的满足。
人性真的如此盲从和软弱吗……
就算在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地验证了这个对人类群体来说或许有些难堪的假设,但谢双瑶每每必须直面人性真实的时候,还是有几分说不出的失望和羞赧,当然更令人不悦的是,对于这些人性的丑陋,她压根无法逃避,只能直面,甚至大多数时候都必须妥协。人性需要什么,就必须给予什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