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就尽力地尝试学起来,并不害怕丢脸——
其实也没什么好丢脸的,那些同路的马帮汉子,大多也都饶有兴致地学着,他们从前虽然在五尺道上走动,但和夷寨之间,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一般不打交道,最多只会说几句互相问好的话,现在有机会学夷话,和友好的夷人一起练习,甚至交个面上的朋友,这对他们往后的行程也加多了方便——你说,就这样四处栽花,到处给人带来好处的教派,它怎么能不受到欢迎,祭司凭什么吃不开呢?
除了‘手指法’之外,小祭司也很懂得创造各种机会来进行教育,他靠在石头边上,低着头唰唰几笔,便把南洋的地理图画了出来,还在每座山上都标出了两种语言的地名,知识教的祭司普遍都很多才多艺,光是这几笔画工,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人们感兴趣地传阅着黑板,不断地发出低低的赞叹声,夷人们膜拜地望着他指间的粉块笔,似乎恨不得俯下身来亲吻这东西:这种笔,结构和毛笔类似,有笔杆,只是笔头的部份,是填充着磨过的粉块,这是乡间扫盲班和知识教祭司特有的一种文具,为的就是可以在黑板上方便省力地书写,不用手指捏着粉笔,写多了关节疼。由于彩云道这里,扫盲班还没开起来,粉块笔就成了祭司的象征,看夷人们的表现,和知识教的教徽一样,拥有特殊的地位,也得到了夷人们的崇拜。
“你看,这是澜沧江,也叫做九龙江,它的发源地在我们华夏,入海口在南洋,这是南洋的母亲河,南洋的部落,几乎都依靠它来建城,在这条河的每个回环,你都能找到一个城寨,我们这些沿五尺道居住的夷寨,和下游的这些城寨,其中有不少,语言可以相通,说起来都是远亲……”
原本复杂的南洋多国,在地理、种族上和彩云道的关系,至少围绕五尺道这一块,在小祭司的指点中,也变得清楚起来了,他随口吐露的消息,对陶珠儿等人来说都很新奇,而且似乎意义也很重大,比如说对于彩云道的这些夷寨,其部族到底该定为什么名字,拥有什么谱系和亲缘,是用什么路线迁徙来该地居住的,这些问题,都是知识教的祭司正在研究的课题。
“之前买活大学的吴石斋教授,之前在做的是彩云道的汉人发展史,我们所做的则是彩云道、南洋多民族发展史的研究,这个是我们所有祭司共同推进的调查项目,为华夏百族定名、记史。”
小祭司很高兴地说,“这可不是什么容易事体,要知道,许多寨子是没有成文史书的,便连神话传说都有些模糊了,对于自己的来历并不分明,尤其是后分出的小寨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