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给出评语,倘若能评个‘质量优良’,比在羊城港多卖出一倍的价格恐怕都不是没指望!
如今这几个港口,天下豪商云集,不知多少能开私港的大户人家,来此处经营,交易所一手交易都是千两银子起,一艘船对普通商户来说,是极大的支出,非得仔细评估不可,甚至要十几个人合股才能买下,那决策、付款这些环节,自然也就难免拖延反复了,在这些大户人家这里,他们本就是有船队的,多买一艘,算得上是什么大事?
再加上这些大商人,现在又都缺船,就譬如说鸡笼岛的老地主‘十八芝’好了,如今还留在鸡笼岛做吏目的,大约只有一半,余下一半也不敢重操旧业,便都规规矩矩地做生意,顺便监督航道安全,还有些老船主,跃跃欲试,想要去扬帆从南洋再往南去闯一闯,他们如何不想要买船呢?
自然了,张朋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想要事先洽谈、收定金,出‘营造法式图’,他没那个份量,也不愿请屈大胡子牵线——这人情就欠得大了,等于是屈大胡子用自己的信誉来为这艘船担保,但他相信,只要先造好一艘船,开去新安卖掉,把张氏船厂的名气打出来,日后的生意就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
是以,张朋对于自造一艘船,信心和决心都还是十足的,但到底是造远洋货船,还是近海的客船更有市场,这一点却还是十分茫然,也无人能给个准确的答案——他自小便是机灵变通的人,而且极爱看报纸,什么地方的报纸都要买来观看,专有一个小厮小猴儿,为他去港口等候各色报纸发售。
《国朝旬报》若是用驿站来送,到羊城都是三四个月后的事情了,反倒是和《买活周报》一起送来的版本要快一些,《买活周报》半个月可到,《旬报》则再加半个月,是海路从天港送到云县,再私下翻印需要的时间。
这样的私报纸,驿站外肯定是没有得卖的,都是在海港来卖,还有西江港口那里也有羊城本地的小报出售,这猴儿成年累月在各种港口到处钻营买报,人头也是精熟,张朋便让他着意和到港的水手搭话,问些消息,来决定自家到底是造客船还是货船,自己又突发奇想,给《买活周报》投稿询问,还想悬赏十两银子,好求个答案,如此,猴儿便时常是泡在各处港口的,时不时回家给张朋禀告最新消息。
也是因此,张朋估计是城里第一批知道敬州坏事了的人家,从敬州到羊城,走陆路是十分崎岖难行的,如有家人老小,过了韩江水道失修的那一段,到得下游,人烟稠密起来,也有了排、船了,便可坐船,只要盯牢了城里的西江码头,其实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