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这一期你看到第二版关于泉州农务的报道,便是她撰写的。”
“原来是她!”孙初阳又惊又喜,“怪道文字雅洁简练,视角翔实,发人深省。果然是做得一手好文章——可惜了!可惜了!若是君庸所做,还可把酒言欢,却偏偏是沈夫人,便不能当面颂扬,针砭天下,真乃憾事!”
徐子先闻言也是一笑,道,“若有机会,也没有什么,我们这开会,男女同样列席,彼此并不避讳,女郎拍着桌子和同事吵架的事情也很常见。”
因又说起这张天如和沈编辑大伯吴昌时的渊源,“已是相识数年,年初本来还想起个文会,因为买活军风声颇紧,便暂时没有顾上这一茬,后来沈氏一族要迁徙南下,为女儿放脚,吴昌时跟着护送,彼此就失了联系,没料到他一声不吭,反倒是跑到这个反贼窝子里来了,又用本名来发这篇文章,看来这是铁了心要在买活军这里经营下去,明年的秋闱是不会去应的了。”
朝廷强弱,可见一斑,买活军虽然刚刚取得福建,但治下也可谓是文采风流,老师徐子先且不说,还有沈氏那么一大家子,居然也都暗中迁徙过来,又有张天如这样的投机者,高调为自己谋名,这便是其已经起势的表示,纵然如今才只有一省之地,但已有天下英雄纷纷来投。固然其中不少居心叵测之辈,但不得不承认,此处有才干的人很多,甚而因为买活军重用女子,便等如是倍增人口,能做事的人,岂不是要比外头天然便多了一倍?
如沈编辑这样的女子,在敏朝只能为主妇,在买活军处却堪为喉舌邸报的编辑,这故事若是传扬开去,天下间自负学问的女子,岂不是要将买活军这里当做了心中的圣地?难怪沈氏素来以忠孝文采自我标榜,暗地里却已投靠过来,按徐子先所说,她们家那数十上百的女儿,在买活军这里,既可以治脚,又可以一展长才,甚而可以得到不菲的月俸,哪怕看在银子的份上,她们又为何不来?
更不必说还有张天如这样不甘寂寞的野心家,在乡时便要起文会,可见是个能折腾的,这样的人,只等时势,心中都有‘一遇风云便化龙’的寄望,买活军这里对他来说,不比留在家乡考功名要更有吸引力?
想要赚钱,想要放脚,想要执业,想要功名利禄……这些人才各有目的,而这些东西却又都是敏朝科举无法给予,也难怪犹如百川入海一般,往买活军出汇聚,自其从深山中崛起,不过是四年时间,买活军便已大成气候,其势头之猛,速度之快,海内可还有第二家能够比肩?
孙初阳心中百感交集,想到自己亦是下定决心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