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鬓影,颇有一些大人物的家眷往来。沈、叶两家人在其中压根就不显眼,也免去了他们的担心,而因为吴江沈氏、叶氏的鼎鼎大名,他们在武林这里的故友实在也是不少的。
有名气的人,做什么都很方便,一听说他们也要去云县为孩子们放脚,很快便有人送来帖子,表示自己的一艘海船还有不少客舱空着,诚意请两家人同乘,只这段时日内,若能送女儿们来由沈宛君、张华清两人教导一番诗词歌赋,便是再好也不过了。
沈君庸、叶仲韶,还有吴昌逢的二哥吴昌时,这三位男宾接了帖子,过去吃了一顿酒,彼此盘了盘交情——吴昌时前些年都住在嘉兴,也是在嘉兴应考,很轻易便盘出了彼此的关系:这位之江巨贾周氏的二弟,也曾中了举人,是吴昌时的同年,而他们祖上的进士又恰好是沈家父辈的同年。
这交情一下便很亲厚起来了,南方的进士家族就是这样,走到哪里人面都很广,尽管一行人为数众多,但周巨贾怕孩子们晕船,包下的本来也是一艘福船,船舱足够,如此再四相邀,众人也就恭敬不如从命,登上福船,舒舒服服地往云县而来。
一路上,周家下人侍奉得非常精心周到,两位小姐也时常前来沈宛君、张华清身前受教,虽然天资难免有几分不足,但对沈、张二人非常和顺,叶家几个女孩,个个蕙质兰心,对自家的身份相当清楚,对两位小姐也很客气,彼此尽力结交,不几日仿佛便已成莫逆。张华清私下问沈宛君,“不知如此殷勤,是何缘故呢?”
沈宛君对此,倒是心领神会,笑道,“只求名而已,也是一片爱女之心。”
此时江南才女,以沈氏风头最盛,最主要的一点,便是沈家常常出版文集,而且并不避讳女子笔墨,甚至有着意收集,单独出版之举。如此,沈家女自然名声在外,令众清流另眼相看,周家女如果得到沈宛君的青眼,被她美言几句,甚至是在诗句中提起,题目中出现,自然也能跟着留下一点美名。如此,在夫家不说受到极大的尊重,起码也没有什么坏处。至于说沈家因此得到的一点便利,也是彼此心照不宣,算是才女、才子应当得到的一点好处。
张华清本来对于自家笔墨,并没有怎么留心存下,此时方才知道了留下文集墨宝,扬名在外的好处,也是若有所思,点头叹道,“原来如此,父母爱女之心可叹。”
于是待周氏二女过来时,便谈些诗词歌赋,平时自己在船舱内,则一道研读买活军的教材,这周氏巨贾也是个妙人,一面为女儿弘扬这诗词名声,一面也买了几十套教材放在船舱里,连他们家下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