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出的汗珠,象征着他们的辛劳,然众多农夫却舍不得浪费时间擦汗,他们都咧着嘴辛勤播种着麦种。
田垄之中,除却卖力的男性外,还有许多妇人手捧碗筷往田里走,她们是来给自家男人送饭的。
妇人身后大多跟着孩童,孩童们虽身形瘦弱,却蹦蹦跳跳地在田间穿梭着,仿佛在愉悦的巡视自家领地。
“他们去年还是命悬一线的流民。”
“朝廷给他们分了荒地,赠与麦种,贷与官牛,这便种起来了。”
赵匡胤手指前方,对着一旁的赵德秀说道。
作为天子脚下,开封府的田政是开展的最为彻底的。
时间将近一年,原先聚拢在城外的数十万流民都成功分到田亩。
赵匡胤的言语中有着自豪与满足。
数十年乱世中,每位帝王都知道数之不尽的流民是天下涂炭的根源。
但又有哪几位帝王,愿意重视民生问题,并且愿意付出行动来挽救满目疮痍的天下?
看完前方后,赵匡胤将目光转向一旁。
好在,他父子皆愿!
察觉到赵匡胤的注视后,赵德秀轻声道:
“有地种,就有盼头,百姓一有盼头,天下就会慢慢安定。”
去年冬天流民涌来汴京时,个个瘦骨嶙峋,眼里是浓郁的绝望情绪。
如今不过一年,他们的眼中就有了希望,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今年种子播下,当明年百姓能吃到麦饭后,大宋在天下的根基,就会变得愈发牢不可破。
听到赵德秀的话后,赵匡胤拍了拍他的肩膀,口中教导道:
“圣天子,当以此景为乐!”
自守丧以来,他们父子二人不要说娱乐活动,就是美酒珍馐都未曾尝过。
这样的生活,本来谈不上半分欢乐。
但在赵匡胤的心中,能让天子愉悦的本来就不是那些事物。
教导完赵德秀后,赵匡胤开口说道:
“想来再过一段时间,李洪信就会起兵叛逆。
凤翔军孱弱,不堪一击,唯所顾虑者乃蜀军与定难军。
党项部战力强悍,尤善骑兵,贸然与彼作战,我军的优势并不大。
当先灭蜀,取蜀钱粮,壮大我朝根本。”
当年赵德秀南征归来后,赵匡胤曾对他说过:
“中国自五代已来,兵连祸结,库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
河东、定难割据北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
姑存之,以为我屏翰,待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