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拍案而起的韩匡嗣,却并未将矛头指向赵德秀,他先是对着身后几位契丹勇士喝道:
“汝等都退下。”
在韩匡嗣的命令下,几名契丹勇士离开堂中,他的身后只剩下护卫的韩德让。
待契丹勇士们离开后,韩匡嗣收拾好心情,脸色复杂的重新坐了下来。
赵德秀将韩匡嗣的反应都尽收眼底,能让一位老狐狸变得失态,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话触及到了老狐狸的内心隐秘。
表面上看起来,赵德秀跟契丹使者韩匡嗣谈及嫡长继承制,是一件对牛弹琴之事,因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契丹是蛮夷之国。
蛮夷之国,自有“弑君继承法”。
可这一印象,对契丹国并不适用,就好像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契丹国内的汉化进程,很早就已开启。
汉化进程,是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亲手开启的。
耶律阿保机一生的伟业,大致可概括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开疆拓土,奠定契丹国的疆域。
另一方面是扶持汉人官僚,培植国内的汉化政治势力。
耶律阿保机之所以要大力扶植汉化势力,在于千古不变的人性。
契丹部族的可汗继承,一开始并不是父死子继,甚至都不是兄终弟及。
当下世人皆知,契丹部族的皇族是耶律氏,可在耶律阿保机那个时代,耶律氏只是契丹部族中的一个贵族姓氏而已。
耶律氏能成为契丹部族的皇族,得益于耶律阿保机的一生打拼。
当耶律阿保机立下丰功伟业,统治万里草原后,他会甘心依照契丹传统将契丹可汗的宝座传给其他贵族吗?
莫说其他贵族,就是亲弟弟耶律阿保机都不想给,他就想让可汗宝座在他的嫡系子孙中流传。
这一想法很符合人性,却要违反契丹数百年的传统,耶律阿保机将会面对众多契丹保守势力的反抗。
为完成心中构想,耶律阿保机只有一条路可走——扶植天然支持父死子继的汉人势力。
在耶律阿保机的扶植下,汉人政治势力发展迅速,并团结在皇太子耶律倍身边。
耶律阿保机本以为,将来有着崇尚汉人文化的耶律倍继位,一切都会按照他的设想进行着。
可耶律阿保机忽略了一点——他一手造就了契丹国内汉化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对抗。
他一死,率先背叛他的是他的妻子述律平。
述律平在契丹保守势力的拥护下,在耶律阿保机的葬礼上,对汉化势力进行了清洗。
这便是“扶余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