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匡嗣对赵德秀的突然前来颇为疑惑。
是得知自己近来要北还,特意前来相送吗?
这一想法,是常理下的推测,但介于之前赵德秀的表现,他也不像是会重视使团的人。
韩匡嗣年少时便侍奉在耶律阿保机、述律平等契丹统治者身边,常年的伴君如伴虎,让韩匡嗣养成了谨慎的性格。
今再次面对猛虎,韩匡嗣慢慢打起十二分小心。
尽管心中有所狐疑,但韩匡嗣在面上并未显露半分异常,他恭敬地将赵德秀迎入堂中。
堂中遍布着檀木的清香,不断升起的香雾为大堂带来了一股庄重的气氛。
赵德秀与韩匡嗣相互入座后,堂内堂外的紧要处,已陆续被王府亲军所掌控。
至于韩匡嗣的身后,亦站着几位健壮的契丹武士。
方才在外面,双方都尽显友好姿态,而自进入大堂后,双方的姿态正隐隐转变为防备。
这矛盾的变化,生动的映照出大宋与契丹的复杂关系。
因国仇家恨,大宋与契丹日后必有惨烈一战。
而限于当下国情,大宋与契丹又必须互相保持着一定克制。
韩匡嗣坐下后,他看向赵德秀的目光中,隐隐带上了几分审视与忌惮。
沉默一会后,老辣的韩匡嗣率先“欢喜”地说道:
“外臣不日就将回国,今日晋王殿下能屈尊前来相送,外臣深感荣幸。”
不管赵德秀的真正目的为何,韩匡嗣打算先来一手以柔克刚。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
韩匡嗣的放低姿态,让赵德秀一时无法组织起犀利的词锋。
而韩匡嗣先发声,将话题往相送一事上引,只要赵德秀顺着他的话说下去,那么韩匡嗣就能发挥出“不粘锅”的外交本领。
想从自己口中刺探契丹情报?
绝无可能!
韩匡嗣说完后,就双目炯炯的看着赵德秀。
对于韩匡嗣的注视,赵德秀先是淡淡一笑,他先从怀中掏出一本书籍放在案上,然后说道:
“孤近来研习《周礼》,有些许迷惑之处,听闻韩公令尊是契丹国内有名的大儒,韩公出身名门,想来对《周礼》颇有研究。
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孤今日来寻韩公,一是相送,二是请教。“
韩匡嗣的父亲名为韩知古,韩知古可不仅是大儒那么简单,契丹当下的礼仪制度是韩知古糅杂汉族传统礼仪和契丹国俗创造出来的。
韩知古更是辽太祖钦定的佐命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