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并不能代表整篇文章都属于上佳水准。
可赵德秀还是将这人的名字记在了心中——周渭。
为不让手中权力影响到评卷的公正性,赵德秀不会参与到评卷的过程中。
但若周渭的文章,未能得到考官的青睐,赵德秀会将周渭征辟为王府属官。
在唐代学子参加科举时,通常要自带炊具,被褥。
而作为本朝的第一次科举,加上有着恩科的名义,赵德秀大手一挥,负责起数千学子的饮食。
饮食称不上都是珍馐,但保证每位学子都能喝足吃饱。
赵德秀的恩典,让众多学子记在心中。
当夜幕降临后,原本人满为患的垂拱殿内外,早已变得空空荡荡。
正常来说,进士科通常要考三天,还要考诗赋与贴经。
可今次应试的学子太多,赵匡胤不想加重考官们的工作量,特地颁下圣意,今次科举只考时政策论。
若只考时政策论,一日的时间是足够的。
当数千学子出宫后,弥封与誊录之事正式进行。
以免礼部官员暗中使坏,这两件事暂且交由太常寺官员办理,同时一旁还有侍御史在监督。
趁着太常寺官员整理试卷的空挡,身为主考官的张昭,将一众副考官叫到垂拱殿的内殿中。
于几位副考官面前,张昭说道:
“晋王殿下有令,吾等的评卷工作就在内殿中进行。
自即刻起,至所有试卷审阅完毕时,任何人都不得擅离内殿。
殿门四处皆有禁军把守。
在所有试卷审阅完毕之前,除去送饭的宫娥外,不会有任何人进入内殿。
晋王殿下会以身作则,殿下都如此,老夫希望在座的同僚,不要一时糊涂。”
说这番话时,张昭用郑重的眼神,扫视了一圈全场。
张昭号称“君违必谏”。
五代的帝王,很少没被他喷过的,对君王都敢喷,何况同僚们?
张昭的话,让几位副考官心中都有着失望。
过去的时日中,多的是世家给他们送财物,希望他们在评卷时能够网开一面。
现在看来,这是不可能咯。
数日后,被重新誊录且弥封好的试卷,送到了诸多考官手中。
既无法怀抱私心,一众考官就尽自身所能,公正的审阅起试卷。
作为考官之一的薛居正,在看到一篇试卷后颇为喜欢。
但喜欢之余,他又很迟疑。
纠结之下,薛居正捧着这一篇文章来到张昭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