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差距,足以简单一窥当世寒门与世族子弟间的云泥之别。
在排队前行中,张去华忍不住用锦帕,捂住了鼻尖。
由于队伍中寒门子弟众多,生活条件不佳的寒门子弟,在个人卫生方面就有着疏忽。
身边传来的阵阵异味,让自小富贵的张去华,内心中的反感情绪越来越浓。
“这世道,当真是愈发荒谬。”
遍观历代史书,何曾见过尊贵的冠带子弟,与粗陋的寒门子弟同处的?
“真是世风日下,不知盛唐德政何日才能恢复。”
张去华的父亲张谊在世时,就常与诸多公卿进言朝廷,要朝廷尽快恢复“大唐德政”。
而这一群冠带子弟口中的德政,无关其他,在于“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
哪怕用精美的锦帕掩住鼻尖,但让张去华反感的气味,还是时不时传来。
这阵阵异味,让张去华望着身前身后诸多布衣的眼神中,多了好几分厌恶。
就在张去华将要忍不住时,他终于排到了报名处。
张去华如蒙大赦般,从袍袖中拿出户贴,交到登记的礼部官员手中。
户贴是当世的户籍身份证明,凡居于开封城内的人,皆需携带官府发布的户贴。
由于张去华出身京畿豪族,他的户贴信息颇为丰富,丰富到能让礼部官员一眼看出他的来历不凡。
而在得知张去华的姓名后,这名礼部官员先是思索,后是惊讶。
“你就是近来在城中,颇有才名的张信臣?”
说这句话时,礼部官员的语气中,油然带上了几分奉承。
礼部官员的语气,让张去华很是受用。
张去华从礼部官员的奉承中,重新找回了倨傲的底气。
“正是不才。”
望着颇有气度的张去华,礼部官员好感更甚,他快速写好一份“准考证”交到张去华手中。
“以信臣之才名,今科高中不在话下。”
本来按照规定,礼部官员在给予“准考证”前,要适当做一些考教,证明来报名的学子,有着一定的文学基础。
但介于张去华的名声与身份,这一层考教竟被礼部官员直接免去了。
从礼部官员手中接过“准考证”后,张去华感觉到后方寒门子弟看他的目光中,充满着羡慕。
这让张去华骄傲更甚,他仰着头离开了贡院外。
待张去华离开后,周渭便走上前。
看到周渭的穿着后,礼部官员顷刻间收起笑脸。
“户贴。”
冷冰冰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