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并无差别。
这一刻,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馈赠姿态,显露无疑。
听赵德秀评价自身来的早,赵光义有些羞愧。
他再早,亦不及赵德秀。
赵光义在心中猜测,莫不是赵德秀直接住在了咨议省中?
心中虽有猜测,赵光义面上却执礼甚恭。
“臣用过早食,多谢殿下。”
见赵光义拒绝自身好意,赵德秀淡淡一笑。
收回糕点吞入口中后,赵德秀用眼神示意他右边的书案,开口说道:
“那是右卿的公案。”
说完这句话后,赵德秀便继续埋头看州县奏本,不再言语。
接着赵光义便自顾自的走到他的公案处,坐了下来。
案上摆满的一应公文,让赵光义很是意外。
在来咨议省之前,赵光义曾在心中有着猜测。
赵光义猜测身为主官的赵德秀,或许会由于淮南之战的坏印象,一开始阻止他参与咨议省事务。
竟没想到,他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储君之腹。
一应政务大大方方摆在案上,欢迎他参与。
担忧之心放下后,赵光义也不扭捏,拿起案上的公文认真审视起来。
不得不说,在政治上赵光义的确颇有才干。
赵光义一边审视誊录出的公文内容,一边拿着笔在公文上做着标记。
那些标记,大多是赵光义认为地方官员有所虚报的地方。
在赵光义的认真审视下,被标注出有问题的公文越来越多。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咨议省属官到来。
沈义伦、薛居正、吕余庆等人进入官署后,便看见赵光义忙于政事的一幕,他们脸上的确流出惊讶之色。
他们到达官署的时间,已然算的上早,不意赵光义身为宗室嫡亲,竟能比他们更早。
但惊讶的情绪,还未来得及转变为佩服,就在他们心中尽皆消散。
众臣看向赵德秀的目光,才有着佩服的意味。
相比于赵光义的早来,赵德秀贵为储君之尊,是直接住在了咨议省中。
并且赵德秀不是住个一两日,做做样子。
两相一对比,高下立判。
甚至众臣还以为,赵光义是受到赵德秀的感染,才有勤事之态。
当察觉到众臣到来后,赵德秀放下手中朱笔:
“朝廷对青州的处罚,诸卿应当都知道了。
陛下施行新政之决心,非前朝帝王所能有,诸卿当明白这一点。”
赵德秀话音一出,众臣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