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秀接着进言道:
“中原一地,广袤千里。
似麻希孟者,何止青州一处。
儿臣以为,欲使新田政一事不有所拖延,父皇不若在河南道设立行咨议省。
再以朝廷要员坐镇河南道行省,统一督察各州县新政施行之事,方为上策。”
赵德秀的进言,让赵匡胤颇感有理。
本来在去年,赵匡胤就与众臣商议过,在地方设立行咨议省一事。
河南道行省一旦设立,势必会进一步加强朝廷对地方新政事宜的控制。
对国家有好处,赵匡胤没理由反对。
“就按你说的做。
河南道行省治所,就暂时设在青州吧。
卢多逊对青州变故,处理的很是妥当,升为他咨议左卿,从三品,代你坐镇青州,督察河南道一切新政事宜。”
下完这一道口谕后,赵匡胤想起了一件事:
“咨议右卿一职,就由东海郡侯担任吧。”
说完这一决定后,赵匡胤又夸起赵德秀:
“光义淮南丧师辱国一事,你处理的很是妥当。”
赵匡胤有此夸赞,是在于赵德秀平定淮南后,下令军中的人不准再谈论“淮南车神”一事。
赵德秀有此命令,是看在赵光义的皇室身份上。
暗中赵德秀怎么看待赵光义是一回事,明面上赵德秀必须要维护皇室的体统。
这才是,大宋储君该有的风范。
再者,不允许公开讨论,又不代表能杜绝私下的传播。
反正据赵德秀所知,目前禁军上下该知道这件丑事的基本都知道了。
赵光义日后,再难染指军权半分。
夸完赵德秀后,赵匡胤的语气变得不豫起来:
“光义理政才能不俗,未曾想到在军事上,竟不堪到如此地步。
那日在延寿宫内,朕气的抽了他好几鞭子方才解气。
好在大宋有你。”
人比人,就是容易气死人。
语气愤慨之余,赵匡胤还有着些许无奈:
“光义兵事不堪入目,唯有让他在政事上多为国出力。”
吐露出无奈后,赵匡胤又说道:
“他虽是皇叔之尊,然你是监国储君,你要懂得驾驭群臣之术。”
从这番话足以听出,赵光义在淮南干的丑事,让赵匡胤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
在赵匡胤的心中,赵光义已彻底沦落到“臣”这一范畴中。
甚至赵匡胤想让赵德秀通过驾驭赵光义,来锻炼一下君王御下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