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方面:颁行图籍,永为定制
待各州县将版籍上报后,户部需将此次清丈结果绘制成册,并以图佐之,颁行天下,以为后世法。
为保证清丈的准确性,每十年重勘一次,使田有定籍,赋有常则。
敢有私改图籍、妄议更张者,以大不敬论!
一封诏书中,囊括五大方面,几乎涉及到清查天下田亩的每一方面。
若五大政策能真正实施,足以一步步扭转天下民不聊生的局面。
但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好的执行者。
这一点身为后世人的赵德秀,最为清楚。
赵德秀向赵匡胤建言道:
“清查天下田亩,是为新政纲要,若无咨议省官员巡行天下,则难以察奸护民。”
听到赵德秀的建言后,赵匡胤颇感有理。
这一点赵匡胤之前亦曾想过。
在他原先的设想中,他是要派御史台官员,会同户部官员前往地方的。
改革完鸿胪寺与礼部后,赵匡胤将改革的触角,伸到了御史台中。
于赵匡胤的操刀下,御史台主官为御史大夫,内部则划分为三大部门。
分别是台院,殿院,察院。
当中台院设侍御史为主官,辅官少史若干名,主掌监督弹劾中央官员不法行为,并有资格参与刑部案件审理。
殿院设左右拾遗若干名,主掌“殿廷礼制”,并监督宗室、勋贵、外戚等的不法行为。
至于察院,则设监察御史多名,主要负责代表中央巡视地方,纠察地方官吏的不法行为。
原本赵匡胤就是要派监察御史,与户部官员一同前往地方。
但经赵德秀这么一提醒后,赵匡胤改变了想法。
御史台中的监察御史,多是经验丰富之辈,但朝中的监察御史多是前朝遗留,难保与地方不会有利益输送关系。
为保证新政能确切落实,不至于在部分贪官污吏的搅乱下,变成害民之策,赵匡胤做出了新的调整。
赵匡胤正式设立咨议令一职,为咨议省主官,由晋王赵德秀担任。
咨议省属官,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谏议大夫,负责在朝参与新政筹划事务。
另一部分为通判,负责巡行地方监督新政落实情况。
通判直属于咨议省,不受任何其他机构掣肘,有着相当强的独立性。
有这一特性在,足以最大程度保证不让地方产生欺上瞒下之举。
当定下派往地方的官员后,赵匡胤又将河南道与开封府,定为“清查田亩”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