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散溃之状。”
见斥候回报的消息,与心中猜测暗合,赵光义忍不住再度对着王全斌大笑道:
“数次落败,李重进已无力回天矣!”
说这句话时,赵光义脸上那主动出击的欲望,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
“郡侯是想领兵,一举击溃敌军?”
王全斌试探性的问道。
听见这番询问,赵光义回答的很是干脆。
“正是!”
这段时日的相处,让赵光义以为王全斌是一位“谨慎过甚”的将领,为打消王全斌的顾虑,赵光义侃侃而谈道:
“据先前探报可知,李重进来援兵力,当在上万左右。
近段时日,叛军时有溃逃者,想来至今李重进兵力不过数千。”
“数千兵力,驻守来安县,不容易攻取。
为今之计,唯有将李重进从城内诱出,方有可能一击奏全功。”
从策略方面来说,赵光义的想法并没问题。
王全斌琢磨了一番后,又问道:
“郡侯想如何诱敌?”
见王全斌问到关键处,赵光义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
赵光义将手指伸向自身,而后“伟大”的说道:
“吾为陛下至亲,又一军之主将,若吾现身于城下,示敌以弱,李重进或许会冒险出城。”
初听此言,王全斌虽有惊讶,然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
从赵光义之前数次亲临前线的举动来看,他并不缺胆气。
至于安危方面
相较于王全斌的犹豫,赵光义则显得信心十足。
从赵光义的视角看去:
叛军连败两阵,士气沮丧,己方连连获胜,士气高涨。
加之对叛军的兵力,有一大致的判断。
无论在哪方面看,这一仗都是十拿九稳。
“兵争之事,事事谨慎,何时能竟全功?
他能两百逐万军,吾亦赵氏血裔,同等兵力下,岂会惧那李重进!
攻城太慢,唯有诛敌主力,方能快速平定叛乱。
若这一战吾能取胜,淮南七州,旬日可定。
那时世人皆会知道,大宋皇室中,吾亦不弱于他!”
赵光义虽未明言,然在举出事迹之后,王全斌就知晓了“他”是谁。
对赵光义来说,战争是手段,谋取更高的政治地位才是他的目的。
基于这目的下,这一战,他不但要胜,还要胜的漂亮!
明白了赵光义的心志后,王全斌便不再劝阻。
己方实力摆在那,纵算这一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