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满满的赵光义很快下达了命令。
“全军迎战!”
在赵光义的将令下,精锐宋军前锋迅速摆开阵势,朝着定远县的敌军冲击而去。
而为了体现自身英武的一面,赵光义身披甲胄,驱使战马,亲自来到前锋军中指挥宋军作战。
王全斌见状,忍不住劝道:
“郡侯千金之躯,怎可冒险?”
王全斌的劝说,并未让赵光义打消主意。
赵光义慷慨的说道:
“将士争效命于锋镝之下,吾岂忍坐观!”
此话一出,周围将率无不振奋,争先之志愈盛。
赵光义深知主将亲临前线的重要性,虽今日他未如赵德秀那般身先士卒,然亲临前线足以使他在军中初步建立威信。
宋军本就精锐,加之士气旺盛,很快就击溃了定远县外的那支叛军。
骑在战马上的赵光义,望着前方狼狈败逃的叛军,脸上笑意怎么压都压不下来。
他果真有名将之资。
方才八月上旬,他就已取得首战之捷。
赵德秀两月定潞州,他未必不能一月定淮南!
一想到这点,赵光义便打算改变原有战术。
“传令全军,急速前进!”
这道军令一发出,潘美就来劝谏道:
“淮南精兵,向来骁勇,今无端一触即溃,恐有诈矣。”
潘美忧心忡忡。
田重进当下是不在前军的。
自那日见识到赵光义的阵图后,想起赵德秀嘱托的他,就自请率军在后方护卫。
潘美的劝谏,是出于一片好心。
可他的话落入赵光义耳中,却让赵光义本能的不喜起来。
刚愎自用,是赵光义的另一个性格特征。
在赵光义的视角看来,叛军前锋一触即溃,是他亲临前线,英武指挥的结果。
怎能算的上无端呢?
自己的作战成果,不容质疑!
好在赵光义当下并未承袭帝位,面对潘美的劝谏,他并没有出言训斥。
“仲询勿忧,吾自有计较。”
潘美劝完后,王全斌提出了另一点可疑。
“先前据情报所言,叛军应在扬州附近集结才是。
怎会有部分叛军来到定远县外?”
面对这一点疑虑,赵光义的心中早有看法。
“定是李重进轻视于我,想趁着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然袭击。
他定料不到,我早有防备!
今叛军首败,士气正丧,正是我军猛进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