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从石守信手中,快速的接过了潞州军报。
当打开军报后,赵匡胤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越看,赵匡胤的嘴角越压不住。
待看完军报中的主要内容后,赵匡胤的大笑声,已控制不住的响彻在御帐外。
“好!打的好!
一战定太行,这便是朕的儿子!”
这一刻的赵匡胤,心中的喜悦如决堤的黄河般,怎么也止不住。
他的语气中,还带着浓浓的自豪感。
先前在得知北汉军入据潞州后,赵匡胤心中是不认为,赵德秀还能拿下上党的。
那时赵匡胤想的是,赵德秀能守住壶关就是功劳一件。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对北面不报期望时,他的儿子并未辜负他的期望,为他献上了一份大大的惊喜。
身为君主,赵匡胤喜悦于李筠之乱即将平定。
身为人父,赵匡胤喜悦于他终于后继有人!
内心中强烈的喜悦与自豪感,让赵匡胤的笑声久久无法平息。
而赵匡胤的大笑声,亦被陆续赶来的诸位大臣所听见。
在石守信越过他们的营帐时,诸位大臣自是知道石守信的目的地何在。
他们更是不难猜出,赵匡胤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定会欣喜不已。
帝王高兴的时候,臣子怎能不及时来到身旁,好好蹭一番喜气。
见到众臣渐渐聚集在帐外后,赵匡胤才勉为其难的暂且止住笑声。
堪堪稳住澎湃的心潮后,面色潮红的赵匡胤对着众臣言道:
“今上党虽已收复,然李筠叛军尚盘踞在高平城外。
诸卿有何计破敌?”
上党的收复,意味着李筠的败亡,基本上板上钉钉。
然纵算潞州的军情传至李筠大营,以李筠在军中的威望,也许还要垂死挣扎一番。
赵匡胤当下想早点见到赵德秀,没心情在高平城外继续与他耗着。
若有人能献计,一两日内就速败李筠,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当赵匡胤话音刚落,楚昭辅刚想献计挽回点挫败感时,刚回过气的吕端就抢先一步答道:
“陛下,太原郡侯有计献上。”
因大臣们都知道吕端当下代表着赵德秀,故吕端话音一落,众臣都将目光望向了他。
而赵匡胤听到吕端的话后,刚压下的笑意差点又要溢出来。
好在赵匡胤定力强,在稳住了笑意后,赵匡胤看向吕端言道:
“既有妙计,速速呈上。”
还未听是何计策,赵匡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