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赵德秀便将这件事暂时记在心中。
听赵德秀提起王贵,刘继业的嘴唇动了动。
刘继业不知这时,赵德秀提起王贵的意图。
但他想到了,最符合世之常情的一种可能。
一想到这,刘继业忍不住开口道:
“慈不掌兵,两军对阵,死伤枕籍是常态。
某是败军之将,死不足惜。”
“然今大局已定,若溃兵已降,不止王贵,其他人还望将军亦能手下留情。”
年纪轻轻,就能以外地人士的身份,在排外严重的北汉朝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继业的情商并不低。
刘继业能看出赵德秀单独留下他,是一种看重他的信号。
既知道这一点,刘继业自会认为赵德秀是想用“开释王贵”一事来向自己施恩。
说完这番话后,刘继业对着赵德秀微微一拜。
刘继业的行为,让赵德秀无奈地笑了一下。
赵德秀没想到,他就是好奇一问,刘继业竟能下意识想到杀降一事上。
他看起来很像嗜杀的人吗?
可仔细想想,刘继业有这反应,并不能怪他太敏感。
谁让他们处在这五代乱世中呢?
杀降的示威效果上佳,是当世将领用来震慑敌人的常用手段。
收起心中的些许郁闷,赵德秀看向刘继业接着说道:
“你都自身难保,竟还能想着为众多降兵求情。
我曾听闻你爱兵如子,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放心,纵算没有你的劝说,吾亦不会无端杀降。”
赵德秀的话,让刘继业心中长出了一口气。
作为胜利者,赵德秀没必要欺骗他。
“将军仁德。”
当世能克制住杀欲的将领是不多的。
对于刘继业的夸赞声,赵德秀并未作出回应。
赵德秀走在前方,并示意刘继业跟上自己。
因呼延赞就在身后,赵德秀并不担心背后会有威胁。
赵德秀的这一举动,让身后的呼延赞回忆起了某件往事。
那日在魏府内,赵德秀就是这么引着吕端前往池塘旁的。
郡侯,看上他啦?
赵德秀领着刘继业,来到伏牛山外的一处高坡上。
站在高坡上后,赵德秀问道。
“敢问将军的志向是什么?”
见赵德秀问起自身志向,刘继业沉思一番后答道:
“于私则报知遇之恩,于公则讨四方之胡。”
刘继业的志向,并未出乎赵德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