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心。”
薛淮没有矫情拒绝,无论墨韵还是画儿对他来说没有区别。
崔氏带着薛淮回到正房内室,从八宝阁中取出一个匣子,示意薛淮在桌边坐下,然后将匣子放在桌上,温言道:“淮儿,此去扬州路途遥远,娘给你准备了一份盘缠,你拿着。”
薛淮接过匣子打开一看,最上面是厚厚一叠会票。
崔氏解释道:“这是广泰钱庄的一万两会票,你到了扬州之后,若是需要用银子,可以让李顺拿着会票去钱庄兑付银子。”
薛淮讶道:“母亲,这会不会太多了?”
如果以米价作为换算基准,考虑到这个时期白银尚未贬值,一万两约等于他前世的六百万元以上。
带着这么多银子赴任,薛淮免不了怀疑是不是崔氏认为他有做贪官的潜质,所以才这样防微杜渐。
崔氏微笑道:“确实不少,但是有备无患才好。不知你要在扬州待几年,那点俸禄银子怎么养得起幕僚和随从?多带一些总不是坏事。如今薛家就你一个爷们,祖辈们攒下来的银钱不用在你身上,难道要放在库房里生锈么?娘不太懂官场上的规矩,只知道当初你爹之所以能够远离那些贪官污吏,靠的就是家底还算厚实。”
“到底还是母亲思虑周全。”
薛淮拿起会票,只见下面还有几封书信,他便好奇地望向崔氏。
“当初你爹除了沈家之外,在江南还有一些信得过的故旧至交,他们都算是当地颇有名望的长者。”
崔氏凝望着薛淮的双眼,谆谆道:“淮儿,若是遇到麻烦可以去找那几位长辈帮忙,千万别囿于脸面独自硬抗。”
薛淮心中颇为触动,这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他将匣子重新盖上,认真地说道:“母亲,您在京城一定要保重,儿会尽快回来。”
“嗯,娘相信你。”
崔氏眼眶微红,面上浮现慈爱的笑容,又有难以言说的不舍。
……
布政坊,宁府。
内阁首辅的宅邸自然非同一般,光是建制规格便达到三路七进,相比亲王府也只略略逊色。
巷口立着三座牌坊,正门为三间五架金漆兽面大门,两侧为八字影壁,周遭高墙环绕磨砖对缝,庄重气息迎面而来。
前厅形制为五间七架悬山顶,柱身梭形带石础,尽显首辅威仪。
厅内,首辅宁珩之坐在太师椅上,下首有一位中年官员恭敬端坐,正是新任刑部尚书卫铮。
这半年来宁党遍历坎坷,但卫铮属于春风得意的特例。
七年前工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