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刀光剑影,无不指向“太子私蓄兵力,其心叵测”这个致命的猜测。
更让局势微妙的是,许多原本中立、甚至倾向于维护储君权威的清流官员和儒臣,此番也纷纷上书。
他们倒非受世家指使,而是真心实意地感到忧虑。
一位以刚直闻名的老臣在奏疏中痛心疾首:“太子者,君之贰,当垂拱明德,示天下以宽仁。
今殿下弃圣贤书于不顾,逐匹夫之勇于一营,岂非本末倒置?长此以往,恐失士林之心,寒天下文人之望啊!”
另一份奏章则是试图触及李世民可能最敏感的神经:“陛下春秋鼎盛,威加海内。太子年少,锐意进取固然可嘉,然急于示武于外,练兵过苛,岂非暗喻陛下之武备松弛?
或使小人妄测天家父子之心,其害深远,伏乞陛下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