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绿绿的糖果。
“没啥好东西,一点南方特产,大家分分。”
许大茂说得轻描淡写,但这份恰到好处的“阔气”,比任何吹嘘都更有力量。
第二天傍晚,许大茂没有声张,和儿子用自行车驮着两大包货,直奔最近开始形成的“夜市”。
他们租了个小摊位,把运动服、丝巾、电子表一样样摆出来。
鲜艳的款式、稀罕的物件立刻吸引了潮水般的人群。
“这运动服什么牌子的?真精神!”
“电子表怎么卖?比商场便宜一半还多!”
许大茂负责吆喝讲价,许卫东负责收钱看货,父子俩忙得满头大汗。
带来的货,一晚上就卖掉了大半!
收摊后,父子俩在昏黄的路灯下清点钞票,厚厚的一沓“大团结”,足足有上千块!
晚上,许家召开了一次严肃的家庭会议。
许大茂把赚来的钱放在桌上,神色认真地看着妻子和儿子:
“这趟出去,钱丢了,人也差点垮了。”
他顿了顿,眼中闪着和南下前一样、却更加沉稳锐利的光:
“我寻思着,这生意能做,而且得做大。
卫东他妈,你把制衣厂的工作辞了吧,咱家以后就干这个。
卫东也跟着我,这小子是块做生意的料。”
这一次,再也没有犹豫和质疑。
妻子看着丈夫身上那股重燃的斗志和实实在在的收益,用力点了点头。
许卫东更是激动不已。
后面许大茂又带着儿子往南方跑了几趟。
他眼光越来越毒,胆子也越来越大,进的货一次比一次紧俏,利润自然也水涨船高。
他牢记教训,每次都是钱货不离身,格外小心。
有了本钱,也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许大茂不再满足于当个“倒爷”四处奔波了。
他看准了四九城里老百姓对新鲜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开一家店!
他在不错的档口盘下了一个临街的小门脸。
简单装修,打了货架,办了执照,“大茂百货”就算开张了!
店里主要卖的就是他从南方倒腾来的那些紧俏货:
新颖的文具、漂亮的发卡、
时髦的太阳镜、样式各异的打火机、
还有牛仔裤、印花t恤等等,琳琅满目,虽然不算高档,但胜在新奇时髦,价格也实惠。
他现在不再局限于闽南,也开始往珠三角其他批发市场跑,甚至能通过一些关系,接触到更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