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目光投向刘靖,声音变得悠远而深邃,仿佛来自古老的书卷之中。
“然,刺史。前隋之鉴,犹在眼前。炀帝三征高句丽,看似兵锋所指,天下莫敢不从。然其不恤民力,不固根本,终致天下分崩,身死国灭。”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继续说道:“反观高祖入关,约法三章,先安抚秦地,得民心,固根基,而后方能与项羽争天下,终成四百年大汉基业。”
“高祖之得,不在于兵锋之利,而在于‘关中’之固。”
“如今,饶州便是我军之‘关中’。主公以雷霆之威取之,更当以仁义之政守之。待人心归附,钱粮充盈,则信、抚二州,不过是盘中之餐,探囊取物耳。”
“霸业非一日之功,乃是积跬步以至千里。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刺史,万万不可行炀帝之旧事啊。”
青阳散人的话,如同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刘靖心中最后一道锁。
但他并未立刻开口。
刘靖缓缓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扫过整个江西的版图,从饶州到信州,再到抚州、洪州,脑中却在进行着一场无人知晓的激烈推演。
他仿佛看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未来。
一条,是庄三儿所期望的道路。
大军如烈火燎原,趁着敌军空虚,以雷霆之势席卷信、抚二州。
胜利的捷报将再次传遍天下,他刘靖的名声将如日中天,成为南方最耀眼的新星。
但是,然后呢?
战线拉长千里,数万大军的粮草从何而来?神威大炮的弹药如何补充?
答案只有一个——就地“筹措”。
届时,他麾下这些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严明纪律的士兵,为了活命,将不得不化身为蝗虫,去劫掠他们本该保护的百姓。
他辛辛苦苦在歙州、在饶州竖起的“仁义”大旗,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他自己亲手撕得粉碎。
他将得到一片残破的土地和一群仇视他的人民,最终,与朱温、危全讽之流,再无区别。那样的胜利,毫无意义。
另一条,则是季仲和青阳散人所坚持的道路。
大军暂缓兵锋,在饶州这片新得的鱼米之乡上扎下根来。
招募新兵,开垦田地,安抚流民,减免赋税,让战争的创伤被抚平,让秩序的光芒重新照耀这片土地。
这个过程会持续三五个月,甚至会让他错失眼下最好的战机。
比如,在此期间危全讽兄弟夺下洪州,派兵回防信、抚二州。
但,有得必有失。
这世间之事,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