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语,却一直是一知半解。
张允修尽量用通俗的语气说道。
“所谓生产力,无非是三点,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简单来说,一个是人,人乃力之载体,或是田间耕作,或是以技艺生产,一个是器,器乃力之羽翼,器进则力进。
还有地.如农田矿产等
最后是制,便如田制与商税等等.”
他简单给张居正普及了一下“生产力”的概念,后者若有所思的模样。
张居正说道:“你这西山工坊,便是靠着‘器’,随后引导生产力的提升,最后再辅之以经济学手段,故而能够成事?”
张允修有些讶异,可转念便觉得,张居正没有这种理解能力,反倒是咄咄怪事,他点点头说道。
“其中更加复杂,可依然大差不差。”
他目光炯炯的样子,看向老爹继续讲解说道。
“爹爹对于藕煤一事耿耿于怀,可孩儿却从未在意过,甚至外头对于此番商斗,几近猜测,都以为孩儿用了通天的手段。
可实际来说,孩儿不过是做了些微小的布置。
那晋商施展各种手段,孩儿依旧是成竹在胸。”
“这便是生产力的缘故?”张居正眯起眼睛,俨然一幅学生的姿态。
“正是!”
张允修觉得跟聪明人说话很是舒服。
“藕煤之战,症结便是生产力跟不上而已,西山发展生产力,便可一力破万法,即便是晋商再囤货居奇,可我货源源源不断,便没有倒闭的道理。
发展生产力乃是阳谋,使用经济手段乃是辅助,二者相辅相成,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你所作一切,皆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张居正说道。
张允修眯眼继续说道。
“大明若想要再延续下去,就必然要重视科学,发展生产力。
爹爹比我更清楚,这二百余年来,大明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已然是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
归根结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