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安平军大营。
这“动员大会”仅是开到一半。
主持会议的张同知以及国公爷,二人皆是消失不见,唯有大营门口,传来一阵争吵之声。
流民们倒也不敢去看热闹的,依着副官的指示,各自回营休息,准备下午的操练。
相比先前愁容满面的模样,现如今流民中的“乡老”“伍长”,个个脸上都带着笑意。
“相声”是什么东西他们不懂,他们只知道,这“大戏”可比村子里的好看多了。
从前在乡里之时,那要逢年过节,才能看到大戏一次,这还得是乡里有家境殷实的人家,才有银子请来戏班子。
这些戏班子的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就随便看个乐子,哪里能够跟这“相声”相比?
回去的路上,还有不少人在讨论相声里头的内容。
“嘿呦~却不想那京城里头的贵公子,日子竟然过得那般好,俺若是能过上那一天日子,死也就值咯~”
“要我说,这京城里还是好,在乡里头,俺们怎么能够看到这般大戏,今日算是涨了见识~”
“国公爷与张同知皆是大好人,京城内同乡的老爷,哪里会搭理咱们,也就是这二位大人,肯将俺们这些丘八当人看~”
“若是能够天天听相声”
人群里头,类似的话语不绝于耳。
张四书独自走着路,没有与这些人搭话,可脸上却是窃窃欢喜。
不同于其他流民,自张兰英入京城后,他便时常能够收到对方捎来的书信。
或是一些在京城的见闻,又或是给张四书送来一点小点心什么的。
通过张兰英的口吻和见识,他得以知道京城里头的变化。
从始至终,张四书都没有怀疑过,仁民医馆的张会长大人,这位新晋锦衣卫指挥同知,会将他们放弃。
在张四书眼里,这位“臭名昭著”的少年郎,才是真正的大好人大善人,乃是朝堂上真正的忠臣。
所以,他才会那么笃定,从始至终都不让乡里的汉子们闹事。
现在看起来,他的选择是对的。
前次安平营中哗变,张四书带着手底下的汉子,接连擒获了好几个叛军,事后论功行赏,每个人都得了赏赐。
张四书这个“乡老”伍长,甚至给提到了小旗的头衔。
到了小旗,便能够在京城混口饭吃了。
现在想来,那位张四维大老爷,也不太重要了。
回到营房里头,张四书声情并茂的将今日之事一说。
顿时,这乡里的二三十名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