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
“电影太多了,电视剧太多了,吃的太多了,喝的太多了。观众不饥而食,不渴而饮,只是为了满足狼吞虎咽的习性。这个民族竟害了贪食症,你喂他们什么他们就吃什么,而且他们连吃的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只要有得吃。甚至吃了也不觉得快乐,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快乐。观众在电影院里愣头愣脑地傻笑,几小时地吸收着声音和画面,像一块湿漉漉的海绵似的一无所思,一无所感。不管多么不合理的剧情,他们看了都若无其事。他们只想寻求感官上的刺激,既不关心人生,也不关心思想。空虚的头脑被泛滥的潮水进一步稀释,缥缈的思想在水底下做着天长地久的美梦。贱如泥土的趣味滋生出一大堆贫血的作品,那些创造票房神话的影片充其量是些不成形的黏土,而头脑简单的观众只知道一味地叫好、叫好、叫好。”
孙峤纯步步深入,越说越起劲,对自己的高谈阔论暗自得意。鸿影听他以如此极端的口吻夸张事实,觉得似有不妥,但还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孙峤纯看见鸿影把他的话真当那么回事儿,就越加兴奋,对鸿影也更加另眼相看了。
一天晚上,孙峤纯像往常一样泡在鸿影家里,一坐就是大半个小时。鸿影没搭理他,而他也聊腻了,便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杂志翻了起来。他发现里边有一篇小说是鸿影写的,名字叫《救赎》,就仔细看了起来。刚读了几页,他就被吸引住了。临走时,他说想认真拜读一下鸿影的大作,便顺手把杂志取走了。
一个礼拜过后,孙峤纯敲响了鸿影家的门。他对鸿影嚷嚷说,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企业家邀请鸿影吃饭,并说汽车已在楼下恭候。鸿影感到十分惊讶,本想直截了当地谢绝,但受不了孙峤纯的狂热劲头,结果被硬拉着出门上了车。
十分钟后,鸿影在一家豪华的餐厅内被引见给那位商界中传说的豪杰。那人五十岁上下,五短身材显得很壮实,脑袋又圆又大,留着个平头。他外表和善,穿着得体,但在风雅的外表下内里却很粗俗,不时露出粗鲁的举止。虽说他对文学一窍不通,但却喜欢充当文化商人的角色,时不时地结交一些艺术圈的文人雅士,以显示自己品味高雅。他很热情地和鸿影握手,并露骨地奉承对方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借此机会又把自己如何慧眼识英才大大吹嘘了一通,实际上他对鸿影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了解他的作品。
企业家在席间谈笑风生,大口吃喝,胃口奇佳。酒过三巡,他兴之所至,说要投资电影,当场就向鸿影提出要把他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鸿影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