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镇,甲士精强,器械犀利,向为朝廷倚重之劲旅。
今特命尔卫指挥使即刻点选精锐一万三千人,
克日北上,驰援辽东。
务须整肃部伍,严明纪律,沿途秋毫无犯。
凡行军所至,一应粮秣、器械、舟车,皆由所过州县依例供给,不得迟误。
至辽东后,听候辽东总兵官调遣,
协同各路官军,痛剿丑类,以靖边疆。
尔等当念朝廷厚恩,效命疆场,奋勇杀敌。
有功者,必按功行赏,荣及子孙,
怯懦退缩、贻误军机者,军法从事,决不宽贷!
此令一出,刻不容缓。
尔其凛遵毋忽!
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陆云逸看到文书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辽东扣边,怎么还要从天津三卫调兵?
不过很快,陆云逸心神一凛,知道了朝廷的意思,呼吸粗重了几分。
“本官知道了,一应粮草军械,都司不会推诿,
只是不知,天津三卫什么时候到?
现在到哪了?
为什么提前没有消息送过来?”
其中一人脸色有些凝重:
“回禀陆大人,天津三卫此刻已经从喜峰口出发,正在前往大宁的路上。
而消息.据喜峰口的大人说,
已经有至少三拨人马前来,陆大人没有收到文书?”
陆云逸瞳孔骤然收缩,死死地盯着那名送信之人:
“三拨人马?”
“回禀大人,天津、北平、山海关都曾发放文书。”
陆云逸脸色严肃,冯云方脸色也难看到了极点
都发过文书,那文书呢?
“下去歇着吧。”
“既然大人已经知晓军务,我等要快马加鞭赶往辽东,
还请大人安排一应补给,并且与我等换马。”
陆云逸摆了摆手:
“云方,安排一下。”
“是!”
冯云方带着三人离开了,
陆云逸则回想着刚刚所看到的文书,坐在偏厅
辽东出现寇边之事,千里迢迢从天津卫调兵
若说大宁在暗处,不调兵也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不从北平调兵?
难不成朝廷担心北征一开,
再调留守的精锐离开,北平会出乱子?
陆云逸有些想不明白,不过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天津三卫与大宁所属,一明一暗,都要赶赴辽东。
甚至,说得更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