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天下,总人口超过了两千万。”
“人口之所以能逆环境增加,皆得益于私有制带来的生产力大进步。”
“但是,井田制崩溃之后,并非所有国家都进行了土地私有化,比如秦国。”
“秦国建立时间非常晚,国内的贵族势力最弱,且有外敌威胁国民比较团结。”
“在这一轮的大变革中,他们得以独善其身。”
“但是秦国也明白,自己必须要变法图强,如此才能在这一轮大世之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所以就有了商鞅变法。”
“具体到土地制度,秦国采用了授田制。”
“将土地直接分给平民耕种,而不是分给贵族。”
“然后由国君直接向拥有土地的平民征收赋税。”
“这就确保了,国君的实力始终超过贵族。”
“而且授田制在名义上,保留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
“百姓所拥有的只是使用权,只不过这个使用权是可以传承给子孙的。”
“商鞅又在授田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军功爵制度,”
“将秦国打造成了战车,最终完成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
“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后,建立了郡县制度。”
“在土地和人口制度上,他也沿用了授田制。”
“授田制就要求朝廷准确的掌握人口和土地的数据。”
“如此才能准确的分配土地,才能更好的收税。”
“所以户口和土地登记制度皆由秦朝所完善,后代也都是在秦制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只是秦朝太短,很多制度都没来得及普及开来。”
“所以相对来说,继承了秦朝制度的汉朝,对我们更具有借鉴意义。”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不禁颔首,这个道理很简单,他们自然明白。
然而就在这时,马钰忽然说道:
“事实上,如果仅仅从人口和土地的角度来说。”
“从秦汉到隋唐,可以看做是一个大的时期。”
“他们面临的情况是差不多的,因此土地制度也大差不差。”
从秦汉的授田制,到隋唐的均田制,核心都是将土地分给百姓耕种。
“在这个时期,虽然人口也出现爆炸式增长,但更多土地也被开发出来。”
“人口和土地的比例,总体处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正好一个人对应一分地。”
“除非遇到战乱人口锐减,这个比例才会失衡。”
“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