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把原来采买绿豆汤的银子折成现银,再额外从公中拨出二两,每月一并贴补给大家。”
长庚一愣,“王妃,这贴补的是不是太多了?”
原先的绿豆汤折算下来,每人也不过几十文钱,这再加二两银子分下去,每人能得多不少。
沈药却不以为意,摆了摆手,“不多!王爷说了,咱们王府不缺银子。大家当差辛苦,多拿些银子,手头宽裕,办事也更有劲头不是?眼看着秋深了,转眼就要过年,也好让大家攒些钱,过个丰盛年嘛!”
那模样,豪气得不得了。
就在这时,门外小丫鬟禀报:“王妃,薛姑娘来了。”
沈药高兴抬头:“快请。”
光影错落,薛皎月缓步走了进来。
几日不见,她整个人仿佛被春雨滋润过的嫩柳,尽情舒展。
虽说衣着依旧素净,但面色红润了许多,眼底也有了光彩,不再是以往那种怯懦畏缩的模样。
沈药由衷赞道:“皎月来啦。快坐!几日不见,人越发标致了。”
薛皎月上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声音虽轻却清晰:“皎月见过王妃。”
沈药笑眯眯的,“怎么还叫王妃?”
薛皎月羞涩地垂下眼眸,到底是改了口,“……嫂嫂。”
沈药愉快地点点头,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些:“来找我,有什么事么?”
薛皎月在下首的绣墩上侧身坐了,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乖巧说道:“前两日……嫂嫂身子不适,我过来探望过,只是那时嫂嫂还昏睡着,我便只在门外站了片刻,未敢打扰。”
沈药笑道:“难为你有心了。”
她顿了顿,将话题引到正事上:“对了,你与小公爷的婚事,陛下既已下了赐婚圣旨,许多事情便该筹备起来了。你母亲随你兄长离了京,你既唤我一声嫂嫂,你的婚事,自然该由我来替你张罗。”
话虽如此,但沈药自己心里其实也有些没底。
她自个儿的婚事,是宫中皇后操持,许多礼节,她都是懵懂着过来的。
她忽然想到什么,扭头看向身旁经验老道的两个嬷嬷:“嬷嬷,这婚嫁之事,具体都有哪些章程?”
赵嬷嬷率先回道:“回王妃,这婚娶大事,依古礼,乃是‘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每一步都有讲究。”
余嬷嬷在一旁补充:“纳采是男家请媒人提亲,问名是询问女方姓名八字,纳吉是占卜得吉后订婚,纳征便是送聘礼,请期选定婚期,最后才是迎亲过门。如今陛下圣旨已下,这前几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