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此章程,不分契丹与汉!
该软则软,该硬就要硬,一视同仁。
来日,若是苏武还能掌控燕云之事,户籍之上,更要大改,契丹也好,奚人也罢,皆成汉民,蒙古人一百年后做的事,苏武提前就做,这般也真有利于眼前的民族团结。
只待一战而罢,便也要再开拔往北。
又到开拔之时,苏武心情又多了一些紧张。
哪部在前,哪部在后,哪部居中,哪部护送后勤辎重。
骑兵如何前后来巡,各部要压缩到什么距离。
苏武是事无巨细来谋来定,就为一事,不让耶律大石有一点点机会可趁。
此时耶律大石定然也急,急着要寻个破绽,如那草丛里的毒蛇,只想能上来咬上一口。
这一口若真咬到,还让他从容退去,必是士气大减,乃至,草木皆兵。
到时候,苏武麾下这些宋人自基因里带着的“恐辽症”,怕是就要发作了。
那杨可世,此时叫得有多凶,挨了一番痛打之后,怂得就会有多彻底。
包括刘延庆等人,皆是如此。
那时候,辽人的自信便会爆棚,他们想来也看不起南人,若是得一场胜去,那燕京城怕是更为难打,别看燕京城只有三万兵在守,那城池之内,青壮也还着实不少……
便是历史之战,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二次伐辽,已经都打进燕京城里,燕京城里的女人都出来巷战了,宋军却还因为胆怯,导致功亏一篑。
转念来,若是苏武与耶律大石此战胜了,鏖战苦战而胜,也会给所有人带来无比巨大的信心,一百多年的“恐辽症”,必然药到病除,立马痊愈。
乃至面对女真,也该是一种比较自信的心态。
人与人,真正的差别,其实就在心中。
也可见,这一战,关系之大。
也可见,苏武此时,压力之大。
大军在走,步步为营,苏武军令,不断前后来回叮嘱告诫,乃至训斥,谁慢了一点,谁快了一点,都是不行。
乃至苏武的游骑,也收缩了许多,许多还放在监视自家各军行军情况,利于苏武那步步为营的策略执行。
苏武自己也未曾感受一些事,那就是他对指挥数万乃至十万大军的能力,已经越发熟稔,越发手到擒来。
涿州城,也不远,也不过百来里地。
大军在苏武的严苛控制下,走得很慢,整整走了三天才到。
这边,苏武大军有条不紊在安营扎寨。
远处,也不算太远,耶律大石的眉头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