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纷纷接受招标新制。更可喜的是,随着良商进入,盐价不升反降,质量却提高了,百姓交口称赞。
"一条鞭法"也在直隶地区重新推行,并逐步扩大到周边省份。赋役合一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而国库收入反而稳步增长。到了夏收时节,改革成效已经初步显现,连最顽固的守旧派也不得不承认林乔的能力。
这天,林乔正在衙门审核各地报来的新政成效,通政司送来一封特殊公文——广东市舶司奏报,有佛郎机(葡萄牙)商船请求扩大贸易,愿意以高出市价两成的价格采购生丝和瓷器。
"佛郎机人..."林乔若有所思。他在青山县时就听说过这些来自遥远西方的商人,他们驾驶巨大的帆船,带来各种奇珍异宝。可惜本朝海禁森严,只在广州一地允许有限贸易。
"007,调取近年海外贸易数据。"他心血来潮地命令道。
系统提供的数据让他大吃一惊:仅广州一地,官方许可的贸易额就高达每年数百万两白银!若开放更多港口,引入更多外商...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林乔脑海中形成:何不奏请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商民出海贸易?这不仅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促进百业兴旺。当然,他知道这将触动比盐商更强大的利益集团——那些靠垄断对外贸易获利的权贵和保守派。
正当他沉思之际,小树兴冲冲地跑进来:"爹!看我从李兄那里得到什么?"孩子手中捧着一个精巧的铜制物件,上面有指针和复杂的齿轮。
"这是..."
"李兄说是他爹从佛郎机商人那里得来的'自鸣钟',能自动报时呢!"小树兴奋地演示着,"爹,佛郎机人怎么会有这么精巧的东西?他们是不是特别聪明?"
林乔接过这个异国奇物,心中震撼。一个小小的计时器,工艺竟如此精湛,远超本朝水平。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开海的念头——固步自封只会落后,唯有交流才能进步。
当晚,他彻夜起草《请开海禁疏》,详细论述开放海贸的利处和具体措施。写完后,他没有立即上呈,而是先请张御史过目。
"林大人,此议甚好,但..."张御史看完奏折,面露难色,"海禁乃祖制,触动更大。眼下盐改初定,是否操之过急?"
林乔明白这是忠告。是啊,刚刚经历一场恶战,确实不宜立即开辟新战场。他将奏折锁入抽屉,决定等待更成熟的时机。
机会比预想的来得快。七月初,皇帝突然召集群臣,商议东南倭患问题。原来,尽管汪家伏诛,沿海倭寇活动却有增无减,甚至攻陷了几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