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看,代县,原平,忻州,太原都是在太行山脉中间的一个狭长地带。
两边的山区地形,都不容易通行,是以,日军必须打通这个狭长地带,才能进入中原腹地。
为此,日军背靠五台山区,在滹沱河东岸集结,随时准备发动进攻渡过滹沱河。
这条河是狭长地带最后的防御要地。
国民军则在滹沱河西岸防御,试图阻拦日军。
而在日军背后,擅长山地作战,行军快速的八路军,则在山区和平原交错行进,不断破坏日军运输线和收复被占领区域。
他将视线转向南边,滹沱河的下游地区,那里靠近定襄县,是整个忻口防线的末端,因为属于防线末端,还没有派兵防御,所以才会让泰山独立团和暂编第七师补上这个缺口。
观察完毕后,方文暂时没有发现日军向这边移动的迹象。
他随即返航。
泰山独立团航空飞行队返航,4架战斗机飞回西.安待命,4架炮舰机因为飞行速度较慢,从西.安起飞抵达前线需要3个多小时,不能做到快速反应,是以留在太原晋阳湖水上机场,随时准备出击,以及前往阜平。
其他飞机员都处于待命状态,方文却不可以,他还是独立团和暂编第七师的总指挥官,对地面部队也要时刻关注,
是以,在短暂休息过后,方文又驾驶水虎4号炮舰机起飞。
到了中午12点,抵达滹沱河下游。
这个时候,部队也正好行进到滹沱河下游。
大批士兵在军官命令下以营为单位集结。
在天空中驾驶炮舰机盘旋的方文,结合自己看到的情况,思考着如何给地面部队进行阵地安排。
做完考量,他将炮舰机降落在河面上,召集营级以上军官。
军官们集合完毕,方文在展开的军事地图前,做出布阵安排。
“在河道最窄的区域,由独立团三营设立防御阵地,在其左右,暂编第七师分派八个营级防御阵地。”
根据他的命令,各部认真记下,准备回去后立刻进行阵地土木工程建设。
除了前线阵地的独立团三营和暂编第七师8个营外,剩下的四个营,则作为预备队,留在后方待命。
另外,前线阵地往后700——1000米的距离,有三个地势较高的小土坡,在那三个土坡上设立了防空阵地,形成交叉对空防御。
这些防空阵地所在位置有一定高度,除了可以用来防御日军飞机,还能压下炮管进行俯射攻击渡河日军。
同时,也是前线阵地失利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