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再干活,得到的收入算是额外的。
即便如此,他们仍旧希望封良把他们重新雇佣回来,给封良耕种土地,有送礼的,有打亲情牌的,还有隐含威胁意味的。
封良不收礼,也不怕威胁,打亲情牌的更是给劝说回去,而后开始挑选当地人。
平时离的近,大家知根知底儿,谁家的谁干农活好,心中全明了,封良选出来一部分,打算再到外面寻找一部分,凑齐人手,或者看看有没有多余的耕牛出租。
在剩下没被选上的人抱怨的时候,封良又把四个作坊的事情说出来,愿意招当地的人去作坊工作。
如此一来,他控制起来便轻松许多。
耕地好的人一般都是男人,女人没力气,还有的男人有力气但少技巧,就是人比较傻的那种。
正常来讲不合格的人应该淘汰掉不管,大部分商人都会如此选择,否则会赔钱。
封良最初同样如此打算,后来参考一下三水县的张王两家,发现两家人在十多年前就用着非常合理的劳动力分配方式,每一个庄户看上去都不是很累,效率却非常高。
张王两家庄子不管是什么人,全有用,哪怕是小孩子,不上课的时候也可以当成玩乐的帮主家做点事,哪怕是腿瘸的人都能安排一个非常好的活,比如怕鸟吃谷子,就给腿瘸的人一些鞭炮,他坐在那里一边喝茶水,一边看田,发现有鸟来,放一个鞭,或者是直接弄个赶车的鞭子甩空响。
若是有手艺,腿脚不好的人,就帮忙编制筐篓。
封良刚开始认为是张王两家不放过任何一个人,所有的人全要压榨一番。
之后看过一篇报纸上的文章才明白,张王两家的目的不是让别人使劲干活,而是让庄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个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人对生活会失去信心。
当编筐的人发现自己遍的筐对主家很有用,同时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对家人也很有用,他会非常快乐,于是他会影响到别人,整个庄子的人便全处于快乐的氛围当中,工作效率提升。
封良深有感触,很佩服张王两家当时的劳动分配方式,同时体会到其中有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之后又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企业文化,说有着自己灵魂的文化企业才是成功的企业,才能走的更远,如果真心去投资企业文化的建设,你会发现它跟你企业的收入关系是成正比的,甚至是产出的比例大于投入。
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封良对此还算认同,当然,也要看文章是谁写的,换个没听过名字的人来写,他会怀疑,可文章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