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出发。
总计有十五万大军。
其中十万是袁绍收聚的官渡残兵败将,然后又从冀州征调了两万青年。
剩余五万,分别来自并州、幽州的守军,以及此次加盟的匈奴雇佣兵。
袁绍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殊死一搏。
之前的官渡之战,他尚能够游刃有余。
而此次战事,却是不成功便成仁。
因为本土的人力已经被压榨到极限了。
官渡败后,冀州已经有大量郡县反叛。
虽然皆被袁绍平了。
然袁绍却知,此战不能够再有任何差池了。
他的身体已经越来越羸弱,精神也来越来越萎靡。
但此刻,却不得不强打精神,亲自来临阵指挥这场终极大战。
而据上次他亲自指挥,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
十五万袁军迅速自黎阳出发,凭借距离优势。
在仓亭处下寨,截断渡口,力求与李翊军拼死一战。
早有探马报知李翊,说袁绍收聚四州之兵,又合胡虏之众。
少说兵二三十万,军威浩大。
庞大的军队数量并没能吓到李翊,他知道这又是袁绍的情报系统在发力。
李翊从容不迫,提兵前进,下寨已定。
夜半时,李翊命人取来笔墨。
亲自执笔,写下书信一封。
命人送往袁绍大营处。
时值夜深,袁绍心中亦惴惴不安,不能安寝。
人报李翊有书至,袁绍即命人呈上来。
待拆开来看,其书略曰:
——本初如晤,李翊敬上。
盖闻天命有常,惟德是辅,人心所向,惟义是从。
今天下崩离,群雄蜂起。
吾奉天子诏令,以讨不臣,志在扶汉,扫除奸佞。
公世食汉禄,世受汉恩,位列三公。
不思报国,反怀异志,割据河北,拥兵自重。
不纳岁贡,侵占汉土,杀戮汉官,屡生衅端,数违诏命。
跋扈之甚,胜于董卓、梁冀之流远矣。
倘足有尚有悔意,当速撤兵,归还侵地,上表请罪。
或可免刀兵之祸。
若仍负隅顽抗,吾必率虎狼之师,直捣河北,扫平叛逆,以正天威!
窃闻公母为婢,吾妻乃袁氏嫡出,同出一支,实不忍刀兵相向。
今陈兵至此,实非吾愿。
然为天下苍生计,不得不为之。
公可于今夜答复,若就此罢兵,归回侵土,两家仍为秦晋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