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在初夏,称麦秋。
秦国以稻、黍、稷、麦、菽为主食,撇开主要种植在蜀中、汉中的稻不谈,其余几种在试验田中均有种植。
自五月起,各类作物陆陆续续成熟,收粮成了最要紧的事情。
治粟内史无疑是最忙碌的。
不仅要关注秦国各郡县的粮食收割、赋税等事宜,还得抽出人手前往试验田,积极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
但这种忙碌,又是兴奋的。
“民以食为天”,绝不是一句妄言,看着明显产量高于其余土地的试验田,莫说是辛苦了一年的农家子弟和咸阳老农,就算是朝中公卿,亦不可抑制的激动。
这可是粮食!
安定庶民需要粮食,供养军士需要粮食,哪哪都需要粮食!
天佑大秦!
祭祀、收割……秦王豪情万丈,站在田埂上指点江山。
知韫拉着扶苏蹲在树荫下。
天气有点热。
火辣辣的阳光照耀大地,知韫怕中暑,坚决不往太阳底下跑。
“阿父果真厉害。”
栎阳殿下目光敬仰,小声与兄长嘀咕,“这么大的太阳,还穿戴整齐、一身玄衣,我都不敢想象得有多热。”
“他们在做什么?”
扶苏一眼不错地盯着试验田众人,好奇道,“阿父,很高兴。”
“当然高兴啊!”
知韫拿着一把竹扇摇啊摇,顺便粗略地给自家兄长讲了讲农耕之事,末了,轻声道,“这是能救命的。”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够绊倒一个国家。
秦国一直都算不得太平。
秦王政三年,岁大饥。四年十月,蝗虫自东方来,敝天,大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八年,黄河泛滥,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九年四月,寒冻,有死者。
短短几年,就有这样多的天灾,于秦国的打击是沉重的。
哪怕秦国每逢天灾,都会对关外六国用兵以抢夺粮食,秦国的府库依旧难以为继。
得赈灾啊。
说得残酷一点,就算秦王清一色都是冷酷无情、把秦人当耗材的虎狼之辈,也会想尽办法来赈灾以活秦人。
耗材,得耗尽价值才能死。
秦王政四年的蝗灾